吹动他实验室白大褂的下摆:“颜总,对不起,我可能......”
“我理解。”颜旭握紧他的手,“记住,最好的技术不一定能成为标准,但最好的标准一定要包含最好的技术。”
在接下来的两个月里,颜旭的行程表密密麻麻:
周一,上海。在张江高新区的孵化器里,六家专注工业物联网的中小企业负责人挤在会议室里。做传感器的王总开门见山:“颜总,我们小公司经不起折腾。要是跟你们做标准,通天断了我们的芯片供应怎么办?”
颜旭打开笔记本电脑:“这是我们在水电站项目的测试数据。如果采用开放标准,你们的传感器可以直接与控制系统对话,省去中间的数据转换模块......”他在白板上画出系统架构,“每个节点都能省下15%的成本。”
周二,深圳。华强北的电子市场人声鼎沸。在一家专做通信模块的家族企业里,第二代接班人小林总带着颜旭参观生产线:“我父亲做了三十年代工,最遗憾的就是没有自己的技术。但颜总,参与标准制定要投入多少?我们这种小厂......”
财务总监李芸立即接话:“我们可以采用分级投入机制。根据企业规模分摊研发费用,同时按贡献度分配未来的专利收益......”
周三,武汉。在光谷的一家科研院所,退休返聘的刘高工拉着颜旭看他们研发的工业安全加密算法:“小颜啊,我们这套算法在军品上用了十年,从来没出过问题。就是推广太难,那些大厂都要我们交出源代码才肯用。”
颜旭仔细翻阅技术文档:“刘工,我们可以把您的算法作为可选加密模块纳入标准。既保证安全性,又不需要交出源码......”
最艰难的一场谈判发生在北京。中关村的一家咖啡馆里,国内大型装备制造企业的技术总监直接摊牌:“颜总,通天给我们开出了条件——如果全面采用他们的标准,前三年设备免费升级。”
颜旭沉默片刻,从包里取出一份文件:“这是上周我们与沈阳重机签订的协议。他们将在新建的智能化车间全面采用‘昆仑’协议。知道为什么吗?”他翻开附录页,“因为我们承诺,所有技术专利由联盟成员共享,而且永不设置技术壁垒。”
对方愣住了:“你们......不要专利费?”
“我们要的是生态。”颜旭在餐巾纸上画出一个同心圆,“核心专利开放,通过技术服务、认证培训和后续升级实现盈利。就像安卓系统,免费开放,但谷歌通过应用商店赚钱。”
深夜的办公室,颜旭对着满墙的企业名单出神。周教授端着保温杯走进来:“听说今天北方动力的谈判又僵住了?”
“他们在观望。”颜旭揉着发胀的太阳穴,“既想摆脱通天的控制,又怕承担风险。”
老教授笑了:“记得我参与制定第一个国家标准时,开了三十多次论证会,吵得最凶的时候,老专家把茶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