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审专家人手一本他们的标准白皮书。”
颜旭望着窗外飞驰而过的厂房,突然问:“制定这个推荐标准的专家委员会,都有哪些人?”
“我查过了。”李芸打开笔记本电脑,“委员会**是清华自动化系的陈教授,他去年刚和通天集团成立了联合实验室。另外几位专家,要么在通天的技术顾问委员会挂职,要么所在院校接受过通天的捐赠。”
张猛一拳砸在座椅扶手上:“这不就是利益输送吗?”
“话不能这么说。”周教授摇头,“这叫生态建设。通天每年投入数亿资金与高校共建实验室、设立奖学金、赞助科研项目。这些投入,现在开始产生回报了。”
回到北京时已是深夜,办公室却灯火通明。王磊带着技术团队还在测试新的通信模块。看到颜旭等人回来,他兴奋地迎上来:
“颜总,我们改进了‘昆仑’协议的兼容性,现在可以同时支持......”
“暂停吧。”颜旭轻声说,“示范园区的项目,我们没机会了。”
会议室里陷入死一般的寂静。所有人都记得,为了这个项目,他们连续加班三个月,攻克了十几个技术难题。
“为什么?”王磊不敢相信,“我们的方案明明更好!”
颜旭把那份标准指南放在桌上,翻到推荐标准那一页。王磊盯着Profinet-Plus那几个字,脸色渐渐变得苍白。
“就因为这个?”他的声音在发抖,“就因为这个标准,他们连测试的机会都不给我们?”
李思远突然站起来:“我们可以修改协议,兼容Profinet-Plus......”
“然后呢?”颜旭抬头看着他,“用通天的标准,走通天的接口,数据最终流入通天的云平台。那我们和通天的代工厂有什么区别?”
年轻工程师颓然坐下。颜旭走到白板前,画出一个金字塔:“在商业世界里,技术是基础,但标准才是制高点。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做品牌,一流企业做标准。通天现在做的,就是用标准筑起一道高墙。”
他在金字塔顶端重重画了一个圈:“而我们,连进入赛场的机会都没有。”
周教授缓缓开口:“我记得,当年华为为了打破通信标准的垄断,花了十几年时间,投入上百亿研发费用,才在国际标准组织获得一席之地。”
“我们等不了十几年。”李芸忧心忡忡,“如果拿不到示范园区的项目,下一轮融资会很困难。投资人都在观望这个标杆项目。”
窗外,一辆满载货物的卡车驶过,震得窗户嗡嗡作响。颜旭望着老厂房斑驳的墙壁,第一次感到如此无力。
他曾以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