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华南区域经理;技术支持团队也扩充了一倍;还破天荒地成立了市场部和行政部。整个办公区域人声鼎沸,电话铃声、键盘敲击声、年轻员工匆忙的脚步声交织在一起,充满了野蛮生长的喧嚣与活力。
颜旭也拥有了一间独立的办公室,比林浩天的那间稍小,但同样窗明几净。可他坐在那张宽大的、皮质尚新的办公椅上,却常常感到一种莫名的不安和疏离。他依旧穿着习惯的棉质衬衫,只是比过去新了一些,与这崭新的环境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他面前摆放着最新的财务报表和销售数据,上面的数字堪称华丽:月度营收环比增长百分之三百,新签约客户数量翻了两番,市场份额(在他们定位的细分领域)显著提升。林浩天几乎每天都会拿着新的“捷报”冲进来,脸上洋溢着征服者的喜悦。
“老颜!你看!上海办事处刚签下的那个单子,顶得上我们过去在纺织厂干半年!华南那边也打开了局面!照这个速度,对赌协议规定的增长目标,指日可待!”林浩天挥舞着报表,声音因兴奋而洪亮。
颜旭的目光却越过那些令人眩晕的增长曲线,落在了报表下方几行不太起眼的数据上:运营成本,包括激增的工资、高昂的写字楼租金、差旅招待费同比暴涨百分之八百;应收账款周期因追求签约速度而被迫拉长,占用了大量流动资金;为了快速抢占市场,部分新项目的毛利率被主动压缩到了危险的边缘。
“浩天,”颜旭指着那行运营成本数据,眉头紧锁,“规模效应确实带来了营收增长,但我们的管理能力和现金流跟得上吗?你看看这成本曲线,比营收曲线陡峭得多!我们在烧钱,烧的是鼎晖那笔投资!钱烧完了怎么办?”
林浩天不以为然地摆摆手:“老颜,你就是太谨慎!现在是跑马圈地的关键时期!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先把市场和份额做上去,把数据做漂亮,后面还怕没钱?等我们成了细分市场的龙头,下一轮融资,甚至上市,都不是梦!到时候,现在烧的这点钱,算什么?”
这时,新来的市场部经理,一位从某外资公司挖来的、穿着时尚职业装的年轻女性,敲门进来,送来一份新的品牌宣传方案,提议在几家主流财经媒体投放系列广告,并举办一场大型行业论坛,以确立旭日通讯“国民通信服务商”的领导者形象。预算高昂得让颜旭眼皮直跳。
林浩天却眼睛一亮,大声称赞:“好!这个思路好!就要这个气势!就要让全行业都知道,我们旭日通讯站起来了!颜总,你看呢?”
颜旭看着方案上那串华丽的辞藻和惊人的预算数字,嘴唇动了动,想说什么,最终却只是疲惫地挥了挥手:“你们……看着办吧。”
他感到自己正在被一股巨大的洪流裹挟着前进。资本的意志、团队的亢奋、市场的机会、竞争对手的压力……所有这些汇成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推着他不断向前、再向前,容不得他停下脚步仔细思考方向和风险。他那个关于“可靠、实惠、有担当”的初心,在报表上冰冷的增长数字和日益庞大的组织架构图面前,似乎变得有些模糊和遥远。
他独自一人时,会下意识地拿出那架紫檀木算盘。但如今,他拨动算珠,不再是计算一个小订单的盈亏,而是在演算越来越复杂的现金流模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