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小圆子说起岭南,便问他化外之地该如何管理。
小圆子面色坚定的说道:“先生,我之前从岭南经过,倒发现一条通往中原的经商要道,正是庾岭商道。”
“南通中原,北抵寮军,内陆求稳,兴农桑,兴商业,必先修庾岭商道,如此方能国库丰盈,粮草丰厚,燕将战马强壮。”
郑礼义错愕的看着小圆子,一条庾岭商道就想到了这么多,只是那是化外之地呢,修路难,治理更难。
但是郑礼义是满意的,他这一生带了不少学生游学,也有不少学生去过岭南,却无一人提出这条建议,便是满朝文武也不曾提及。
朝中官员一旦外放,最担心的是外放岭南,可是依着这孩子的意思,只要修通这条商队,就能大兴农桑商业,从而增加了税赋,国库也就有钱了。
郑礼义点了点头,叫小圆子坐下,小圆子却是不坐的,而是小脸认真的看着先生,问道:“先生觉得此事可行?”
郑礼义想了想,说道:“可行。”
“可行的话,学生若是向皇上翁翁上奏折,皇上翁翁会同意么?”
郑礼义这一下没说话了,满朝文武都不提及此事,此事之难无以想象,修路得耗时耗力耗钱财,尤其化外之地又是沿海一带,不太平,海寇通行,占岛为王,恐怕修通了商路,商人也无法在岭南行商。
“先生可是觉得修通了商道,行商也不太平,到时候耗时耗力耗钱财修建的商路无人敢走。”
小圆子今年才十二岁,小小少年郎竟然猜到了郑礼义的顾虑。
既然聊到了这事上,郑礼义倒也默认了,的确,化外之地非一朝一夕能治理。
哪能想小圆子却笑了起来,“先生好读书,却不懂商人之道,若真将这条通往中原的商道修通,商队会不会通过且不说,北军入中原,却是省时省力。”
“再说皇上翁翁不是准许了部分私盐皇商,若是再在南边定下私盐皇商以及矿石皇商,暴利之下必有勇商,他们定会将这条化外商道踏平,踏出一条康庄大道来。”
“中原之变迫在眉睫,不知皇上翁翁会不会采纳?”
郑礼义一脸震惊的看着这个孩子,天下贵子,果然有帝王之才,满朝文武不敢做的事,他敢做。
可是长公主不同,她若是看中的面首,定会宠幸,他要将这第一次献给长公主?这不是乱套了。
公子楚气坏了,扬起手中的琴就要砸了,阿奇回头看了他一眼,语气冷淡地开口:“若不然,咱们的余生就是关在这四方天地再也无法出去,你可想好了。”
“你若失了宠,你的族人,你的家人,他们怎么办?”
果然一句话阻止了公子楚,公子楚气急败坏,怒目看了阿奇一眼,为了族人为了家人的前程,他一直忍辱负重的待在京城。
稳住了公子楚,阿奇的目光复杂的看向主殿的方向,自打那日府上京卫追去城西宅子刺杀任家人开始,阿奇就明显的感觉到了长公主有了变化。
长公主府内外再也没有看到过京卫的出现,同时城西案子结的也是仓促,最后定为城西治安不严,是江湖人所为。
阿奇是不相信的,那日他亲眼所见,能有这般手段的在京城里没有几家有这个能耐,而任家来了京城,也只是与长公主之间的过节,其他人并没有结怨。
这一次阿奇故意留在长公主府,定要好好查一查。
城西宅子里,宋九照顾着两个女儿,刚给两孩子换上新做的衣裳,窗台上落下一只信鸟,宋九朝信鸟看去,是只翠鸟,宋九的心怦怦直跳,那是道观送消息来了。
信是弟弟宋来喜所写,他没有写自己是怎么从京城回到道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