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的寒风如同无数把冰冷的锉刀,刮过斯堪的纳维亚山脉裸露的岩脊,卷起漫天晶莹的雪尘。在一处背风的冰川峡谷边缘,矗立着一座几乎与冰原融为一体的低矮建筑——“冰隙咖啡馆”。它是这片白色荒漠中唯一的人造物,为极地科研人员、少数硬核游客以及……某些拥有特殊目的的人,提供一个短暂喘息、获取微弱暖意的避风港。
陈垣和李琟,裹着厚重的防寒服,脸上带着经过精心修饰的、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的疲惫与麻木,如同两个标准的探险者,推开了咖啡馆那扇沉重、结着薄霜的木门。
门内是另一个世界。温暖的、混合着现磨咖啡醇香与旧木头气息的空气扑面而来,驱散着从外界带来的、几乎要冻结灵魂的寒意。咖啡馆内部空间不大,粗糙的原木桌椅,墙壁上挂着泛黄的极光照片和古老的地质勘探图。一个巨大的铸铁火炉在角落里安静地燃烧着,发出令人安心的噼啪声。零散的几位客人——一对低声交谈的研究员,一个独自对着笔记本电脑屏幕蹙眉的登山者,还有一个坐在最里面角落、仿佛与阴影融为一体的老人。
李琟的目光如同最精密的雷达,迅速而隐蔽地扫过整个空间,评估着每一个细节,确认没有明显的威胁。他看似随意地选择了一张靠近火炉、视野良好的桌子坐下,将厚重的背包放在脚边。
陈垣则按照计划,走向吧台。吧台后面,站着一个身材高大、留着浓密络腮胡、眼神如同冰川湖般深邃平静的中年男人——咖啡馆的主人,代号“冰匠”。他正不紧不慢地擦拭着一个陶瓷咖啡杯。
“两杯黑咖啡,谢谢。”陈垣用带着口音的、练习过的北欧语言说道,手指看似无意地在吧台上敲击出一段特定的、源自守夜人早期联络密码的节奏——并非直接传递信息,而是一种身份确认的“叩门声”。
“冰匠”擦拭杯子的动作没有丝毫停顿,只是抬起眼皮,看了陈垣一眼,那目光平静无波,仿佛只是确认一位普通顾客的需求。“现磨的,需要等几分钟。”他的声音低沉,带着当地特有的腔调,同样用指节在吧台内侧回以一段几乎无法察觉的、确认安全的回应节奏。
陈垣点点头,付了钱,然后状似无意地走向咖啡馆里侧,那个靠窗的、被标记为情报交接点的“固定座位”。这个座位看似普通,但其位置巧妙,既能观察到入口,又不易被其他座位直接注视,桌腿内侧有一个极其隐蔽的、只能从特定角度发现的微型磁吸接口。
他坐下,手指在桌面下摸索,很快找到了那个接口,将一枚伪装成普通U盘、内部却存储着经过新式密写技术加密的、关于“日晖计划”与“黛”关联性初步分析的数据存储器,悄无声息地吸附上去。完成这个动作,他感到掌心微微出汗,并非因为恐惧,而是源于这种在敌人眼皮底下进行“魔术”般的传递所带来的巨大压力。
他抬起头,假装欣赏窗外的冰川景色,目光却借助玻璃的反光,观察着咖啡馆内的动静。那对研究员还在低声讨论着冰芯样本的数据;登山者依旧对着屏幕苦思;角落里的老人仿佛睡着了,呼吸悠长。一切都显得那么正常,正常得……令人不安。
几分钟后,“冰匠”端着两杯热气腾腾的黑咖啡走了过来,分别放在陈垣和李琟的桌上。在放下陈垣那杯时,他的小指极其轻微地在杯碟边缘磕碰了一下,一个几乎看不见的、薄如蝉翼的存储卡,滑入了陈垣早已虚握的手中。同时,他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音量,如同自言自语般低语:“最近……冰层下的‘声音’很嘈杂。有些‘回响’,不像是冰川该有的。”
陈垣心中一凛。这暗语意味着,“冰匠”监测到“日晖计划”基地或“窃据者”据点近期活动频繁,而且出现了某种异常的、难以解释的能量波动或通讯信号。
他不动声色地将存储卡收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