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观察到,在十二月初的几天,黑市上突然出现了少量通过非正常渠道流出的、原本应被严格管制的医疗物资和罐头食品,其来源隐约指向与周景明有关的几个贸易公司。这很可能是周在为“撤离”或“讨好”新主子而进行的资产变现或转移准备,与密约中“资产托管”条款的执行时间高度吻合。
· 关键佐证二(行为流): 周景明在最后几天,曾异常低调地处理了其名下浅水湾别墅的租赁合约(并非出售,符合“托管”而非“变卖”的特征),并以其情妇的名义,在澳门一家小银行存入了一笔不大不小的款项。这些动作,都发生在十二月第一周。
· 关键佐证三(压力流): 从周景明崩溃时喊出“签了才几天”倒推,以及日方急于核实时间线的行为来看,签署日期必然紧邻战争爆发,使得周景明产生“刚签完约就陷入绝境”的强烈被欺骗感,也使得日方认为此时间点前后的信息具有最高核实价值。
“《鬼谷子·反应篇》有言:‘反以观往,覆以验来;反以知古,覆以知今;反以知彼,覆以知己。’”“账房”在脑海中反复进行着逆向与正向的推演,将所有线索置于时间与逻辑的网格上进行交叉比对。最终,他用红笔在时间表的“十二月四日至十二月七日”这四天范围内,画上了一个坚定的圆圈。
“范围锁定了。”“账房”低声自语,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不是精确到某一天,但这个四天的时间窗口,已经足够狭窄和精确。它意味着,这份密约是在香港陷落前最后、也是最混乱的关头签署的,其背后是“账房”在巨大风险下的果断押注,也是周景明在绝望中的最后一搏。这个时间点本身,就充满了时代赋予的戏剧性与悲剧色彩。
黛在收到“账房”反馈的锁定范围时,正蹲在昏暗的防空洞里,为一名腿部受伤的老妇更换染血的绷带。洞外是间歇性的爆炸声和机枪扫射声,洞内是压抑的哭泣和沉重的呼吸。她默默地消化着这个信息,手中的动作没有丝毫停顿。
这个被锁定的时间范围,不仅仅是一个日期。它象征着在历史的洪流席卷一切的前夜,那些试图在夹缝中寻找生机、在黑暗中埋下火种的人们,所进行的最后、也是最惊心动魄的博弈。它连接着“账房”的深谋远虑、周景明的投机与恐惧、黛的坚韧与潜伏,也预示着在即将到来的、更加残酷的占领时期,围绕着这份密约所承诺的“资金”与“退路”,必将掀起新的、更加危险的波澜。
时间,已被锁定。而更大的风暴,正在被锁定的时间之后,酝酿着最终的爆发。黛为老妇包扎完毕,轻轻拍了拍对方颤抖的手背,然后抬起头,目光穿透防空洞入口处摇曳的光影,投向外面那个火光冲天、杀机四伏的世界。她知道,真正的考验,现在才真正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