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外部渗透的协调者或观察员。结论:这场罢工极大概率是有预谋、有组织的行动,旨在利用现有矛盾,重创伯恩的码头业务,损害其声誉,甚至可能借此机会安插或接触内部人员。对黛而言,这意味着:第一,证实了军统内部确有派系在积极对付伯恩;第二,伯恩的注意力将被大规模牵制;第三,混乱的码头,或许能为她调查“白鸽”线索中可能涉及的水路运输提供掩护或机会。
·(工人呐喊)“伯恩滚出去!还我血汗钱!”
·(工头呵斥)“反了你们!再不干活,统统滚蛋,一分钱别想拿!”
·(巡捕命令)“退后!都退后!不许阻塞交通!”
·(隐蔽协调者的低语,被黛通过唇语隐约解读)“…坚持…等记者…看好穿黑衫的…”
“乱生于治,怯生于勇。”眼前的混乱,正是由于伯恩的“治理”(压榨)所引发;而工人们表面的“怯懦”(忍耐)之下,爆发出了惊人的“勇力”。这片混乱,对黛而言,不再是纯粹的危机,更是蕴含着无限可能性的舞台。
罢工的工人如同开始汇聚的潮水,冲击着伯恩商业帝国的堤岸。码头,这个货物与信息流转的枢纽,此刻成了权力与反抗交锋的前线。而笼罩在码头上空的,不仅是江雾,更是各方势力交织而成的重重迷雾。
黛的情感随着观察而起伏:最初看到黑压压的罢工人群时,她为事态的扩大而震惊;当察觉到背后的组织痕迹时,她感到了警觉,同时也有一丝计划见效的兴奋;意识到自己可能被更强大的力量利用时,她有一瞬间的挫败和自省,但迅速转化为更冷静的评估;最终,当她决定要趁乱潜入码头区域,寻找与“白鸽”线索或伯恩秘密相关的蛛丝马迹时,一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冒险决心占据了上风。
望远镜中的码头,喧嚣依旧,但那混乱之下隐藏的暗流,黛已能感知一二。她放下望远镜,深吸了一口气。远处的声浪似乎变得更加清晰。她不能再仅仅做一个隔岸观火的看客。潮水已起,她必须涉水而行,才能摸清水下的礁石与潜流。她转身离开窗口,从随身携带的布包里拿出一套早已备好的、打着补丁的粗布衣衫。她需要变成一滴水,融入这片愤怒而混乱的潮水之中,去接近那个可能藏着秘密的“豺狼找不到的地方”。风暴眼中,或许才是最接近真相的位置。她对着模糊的窗玻璃,快速改换着自己的发型和面容,眼神坚定而冰冷。码头的漩涡,她闯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