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伍在一处被称为观景台的高地停下。
那是一块从陡峭斜坡上突兀伸出的巨大玄武岩平台,历经亿万年风化侵蚀却依然坚固,三面临空悬崖,只有一侧与山体相连,形成了一个绝佳的观察位置,队员们可以毫无遮挡地俯瞰他们来时走过的漫长道路。
九十余名队员小心翼翼地站在平台的边缘,脚下就是深不见底的悬崖,集体回望他们艰难跋涉走过的整整一百八十公里征程:那片令人惊叹的玻璃海在遥远的地平线尽头闪着黯淡而神秘的微光,像是镶嵌在荒原上的一面巨大宝石;峡谷中那些高耸入云的柱林,此刻看起来渺小得像一根根灰色的细针密密麻麻地插在地平线上,难以想象他们曾在那片石林中穿行了多久;硫磺谷那些色彩斑斓的彩色断崖,在逐渐降临的暮光笼罩里,颜色慢慢褪去了白天的艳丽,变成一道模糊朦胧的彩虹色光带,若隐若现地飘浮在远方的雾霾之中,如同一场遥远的梦境。这一路走来的艰辛与奇迹,此刻都浓缩在这一眼望不到头的壮丽景色中。
一真站在队伍最前方,环视四周后下令就地安营扎寨,**开始建立这个关键的补给站,这将是他们抵达山麓地带之前的最后一个宿营之夜,也是正式开始攀登奥林匹斯山之前最后的休整机会,必须让所有人都保持最佳状态。
漫游车按照预定的编队有序地停泊在开阔的平台上,整齐排列着,从空中俯瞰的话,像一簇簇浅灰色的巨型蘑菇错落有致地生长在这片赭红色的岩石平台上,形成了一幅独特而超现实的画面。
负责后勤补给的队员们麻利地开始准备加热今晚的晚餐——虽然菜单上只是些单调的、需要复水还原的冻干食品,营养配比科学但谈不上什么美味,但比起白天行进时只能匆匆吃下的那些压缩成方块、干硬难嚼的干粮,这些冻干食品在加热过程中散发出的诱人香味,那种混合着肉类、香料和蔬菜的气息,在这片荒凉的异星土地上简直就是一个小小的奇迹,让每个人的肚子都不由自主地咕咕作响,口水也开始分泌。
队员们三五成群地围坐在温暖的漫游车内,摘下那些沉重闷热、戴了一整天的密封头盔,深深地呼吸一口舱内循环过滤的空气,让彼此能够看见对方那张张风尘仆仆、疲惫不堪的真实面孔。
有人的鼻梁上有被头盔内衬长时间压迫留下的深深红色压痕,看起来有些滑稽但又让人心疼;有人的眼角布满了密密麻麻的血丝,那是长时间高度集中注意力和睡眠不足的明显标志;有人的嘴唇因为脱水而干裂出细小的裂口,渗出一点点血迹,说话时会感到刺痛,但每个人的眼睛里都闪烁着明亮的光芒——那是对任务能够顺利完成的坚定信心,是对即将登顶太阳系最高峰的兴奋期待,也是对彼此能够团结协作、共度难关的深厚信任。这种精神上的光芒,比任何物质奖励都更加珍贵。
晚饭后难得的空余休息时间,被分工不同、职责各异的队员们充分而高效地利用了起来。没有人选择闲坐发呆或者无所事事。
地质组的队员们聚集在一起,在临时搭建的简易工作台前,试图利用手里那些便携式的现有分析工具,包括光谱仪、显微镜和化学试剂盒,仔细分析他们沿途精心采集到的各种珍贵岩石样本,测定其成分、年代和形成条件,每一块石头都可能揭示火星历史的某个重要片段,他们的笔记本上已经记满了密密麻麻的数据和推测。
工程组的几位经验丰富的技术员,**则正围在一起,在明亮的工作灯下,全神贯注地尝试修复一台在之前那场奇特的干雪天气中不幸受损、功能失效的关键通讯中继器。他们的手指在精密部件间游走,像在进行一场高难度的微型精密手术。
而队伍里的医生则在认真细致地整理这几天积累的伤病记录档案,用电子表格标注每个队员的辐射累积剂量、心率变化曲线、血氧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