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所提出的这种从后世学来的加盟商的商业模式,在红楼世界还是头一遭出现,所以听得那些勋贵们都是目瞪口呆,作为黛玉合伙人的宝钗、可卿和凤姐也是惊叹不已。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虽然这些勋贵们之前为了偿还国库欠银已经大伤元气,但区区千两银子的专利费,还是轻而易举都能拿出来的。
唯一的问题就是,他们没法再像之前暗中计划的那样,直接入股黛玉等人的生意,暗搓搓的摘桃子,而是必须到另一块新的区域去开疆辟土、从头开始。
前期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按照薛家的经验,少说也得有上千两银子、几十上百的人手,如果要碰到难缠的地方官员,或许还不止这个数。
加起来少说也有大几千两银子的投入,黛玉还限定了生产出的产品的最高价格,不允许他们高价出售,这让在场的勋贵们心中免不了都有些犯嘀咕,别到时候偷鸡不成蚀把米,钱没赚到,反而把本来就败的差不多的家底全都赔了进去。
而且加入这个计划的人还不能在同一片区域做生意,黛玉会根据想要加入的人数,把整个大夏朝的疆域分成若干个区,以抓阄的方法确定各家勋贵可以在哪块区域经营这门生意,彼此之间禁止过界。
据黛玉说,这是为了确保交钱入股的勋贵们能够获得那片区域的独家经营权,否则都挤到一个地方做同样的生意,供给远远超过当地的市场需求,只会让所有人都赚不到钱。
这个说法勋贵们赞同是赞同,但也为他们做这门生意增加了不少难度,要是运气不好,选到了离京城最远的那些区域,光是派手下的人赶到地方,就得至少花个十天半个月的,再加上打通当地的上下关节,建起工坊和店铺,召集人手,最少也得需要个十来天,才能开始正式的生产和运营,岂不是比其他的人家都慢上了好几步?
当然,一切从头开始,麻烦是麻烦了点,对于这些勋贵之家来说,也并不是无法解决的问题。
毕竟几千两的启动资金他们是不缺的,人手更是相当宽裕,虽然权势地位已经大不如以前,但凭着自家的人脉想要搞定地方官府,倒也还有些把握。
唯一的问题就是,陶炉和蜂窝煤的生意是否值得他们把这些麻烦揽上身。
勋贵们的这些顾虑,在黛玉等人小小的披露了一下京城的陶炉和蜂窝煤生意第一个月的大概营收之后,顿时就消弭于无形了。
第一个月就能把前期的投入完全收回,第二个月就可以开始盈利,往后每个月少说也有几百上千两银子的纯利润,这门生意还是蛮有搞头的嘛!
虽说短期内赚不了什么大钱,但至少能够细水长流,好好的给自家摇摇欲坠的经济大厦添上几块砖。
而且按照黛玉的说法,卖出去的蜂窝煤焚烧过后的煤渣,还可以回收再利用,敲的粉碎之后堆在一起,等到下雨天好好的淋上几场雨,浸泡一段时间,就能够把其中的一些无用的杂质给排出去,之后就可以拿去当做烧砖的原料,或者用来铺路,还可以制作成农田里的土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因为煤渣偏碱性,还可以用来跟酸性的土壤相混合,改善土壤的质量,让原本贫瘠的田地重新变得肥沃,若是在沿海地区,还可以直接将烧剩下的煤渣倒进海里,用来填海造田。
总而言之,可以利用的方法很多,只要愿意多花点心思在这上面,从中又可以找到好几个赚钱的路子。
勋贵们一个个被黛玉所描述的前景听得心痒难耐,当即争先恐后的要求入股,成为黛玉等人的加盟商,除了最开始一千两的加盟费之外,每年还要拿出总盈利中的两成交给黛玉等人,作为技术指导的费用。
如此一来,凤姐等人也乐得合不拢嘴。
之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