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馆”前哨站的医疗室内,时间仿佛失去了意义。林启在医疗床柔和光线的包裹下,沉陷于一种半梦半醒的恢复状态。精神的枯竭如同干涸的河床,缓慢地汲取着修复的能量,脑海中那些混乱的信息碎片和预知带来的负荷感正在一点点平复。手臂上,“小蓝”的沉寂感也减弱了许多,传递来一种如同泡在温水中般的舒缓。
王姐和白瑾则没有休息的奢侈。她们身上的伤口经过了“档案馆”高效纳米机器人的初步处理,虽然依旧疼痛,但已无大碍。此刻,她们正坐在“守夜人”提供的操作台前,面对着一个极其简洁、只有几个基础接口和一块透明显示面板的终端。
“这是‘净化者’侦察单位Z-734的数据核心接口,以及基础的解析协议。”“守夜人”的声音在室内平静地响起,他本人并未靠近,似乎刻意与她们保持距离,以维持其中立的姿态,“数据核心采用了多层动态加密和生物拟态防护,强行破解会触发最终清除程序。解析协议只能帮助你们建立非侵入式连接,尝试读取表层活动日志和未受保护的感知数据。能否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取决于你们的技巧和……运气。”
白瑾看着那个从装备袋里取出来、依旧处于僵直状态的“水滴”俘虏,又看了看那简陋的终端,撇了撇嘴:“听起来就不怎么靠谱。”
王姐则更加务实,她深吸一口气,将双手放在操作台上。“开始吧。”
当解析协议启动,终端透明面板上开始流淌过瀑布般的、由奇异符号和能量波形构成的原始数据时,王姐才真正体会到“守夜人”所说的难度。这些数据杂乱无章,充满了无意义的噪音和自洽的循环代码,仿佛一个精神错乱者的呓语。
她尝试运用自己的逻辑分析能力和对能量模式的理解,如同在海滩上筛选沙粒,寻找着可能存在的规律或可读片段。白瑾则在一旁,凭借着她多年在星环摸爬滚打的经验,对某些重复出现的能量特征和行动轨迹模式提出直觉性的猜测。
过程缓慢而折磨人。数个小时过去,进展微乎其微。大多数数据要么无法理解,要么指向一些毫无意义的坐标点和时间戳。
就在王姐感到一阵挫败和疲惫时,她无意中调整了解析协议的一个滤波参数,将焦点集中在那些与“水滴”单位自身运动轨迹和能量消耗无关的“外部环境感知数据”上。
瞬间,面板上杂乱的数据流中,一些之前被忽略的、极其细微的“背景噪音”被凸显了出来!
这些“噪音”并非完全随机,它们呈现出一种奇特的周期性波动,并且与“水滴”单位在某些特定区域的活跃度、甚至其内部某种“警戒等级”的提升,存在着隐约的关联!
“看这里!”王姐指着一段被标记出来的数据序列,声音因激动而有些颤抖,“这些波动……不是自然现象!它们像是……某种指令或者信息素!是‘净化者’网络内部的通讯方式!”
白瑾立刻凑过来,仔细看着那如同心电图般起伏的波形:“能解读出内容吗?”
“不能,加密方式完全未知。”王姐摇头,但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但是,我们可以分析它的‘模式’!看,当这种特定频率和振幅的波动出现时,这个‘水滴’单位有超过百分之九十的概率会进入高速巡逻模式,并且其能量武器会进行预充能!”
她又调出另一组数据:“而当这种低频、长时间持续的波动出现时,附近区域的‘净化者’单位活跃度会显着下降,像是进入了某种……低功耗待机或者维护状态?”
她们开始像破译密码一样,将这些无法理解内容、但可以识别模式的“背景噪音”波动,与“水滴”单位记录下的自身行为、遭遇的其他“净化者”单位类型(通过能量特征模糊识别)、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