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焉不详,它指引方向,却从不保证安全,将选择的重量和责任,完全抛给了他这个“关键节点”。
小屋内的争吵停了下来,大家都看着林启,等待他的最终决定。李明的眼神充满期盼,陈深的目光冷静而审视,王姐等人则是茫然与依赖。
林启闭上眼睛,脑海中闪过一路走来的画面:办公楼的混乱,街头争抢的惨状,岗亭外的嘶吼,木屋被围攻的绝望,陈深如同天降的救援,王海精于算计的眼神,还有那微弱电波中传来的、充满恐惧的警告……
留下,或者寻找其他小型据点,看似安全,实则是在慢性死亡。资源会耗尽,危险不会减少。而“烛龙”,尽管遥远,尽管充满未知,但它是唯一一个明确指向“文明重建”可能性的目标。那个警告,反而从侧面印证了“烛龙”的重要性——重要到有人不惜冒险发出警告。
这是一场赌注。赌“元”的指引核心是为了文明延续,赌他们能在那极高的风险中抓住一线生机,赌那个“收割者”的威胁,不会在他们抵达“烛龙”之前降临。
他猛地睁开眼,眼神里充满了血丝,却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
“我们去‘烛龙’。”
这句话如同定音锤,敲定了方向。
李明脸上瞬间露出狂喜,差点跳起来。陈深眉头紧锁,但看着林启坚定的眼神,最终只是淡淡地说:“你决定了,那就走。但我保留意见,路上如果情况超出控制,我会选择离开。”
这是他的底线。林启点了点头,表示理解。
王姐叹了口气,但没再反对,只是开始默默清点剩余的物资。小张和小孙对视一眼,也认命般地低下了头。
张翰博士则显得有些兴奋:“烛龙基地……如果真如传说中那样,我们或许能接触到前沿的生物科技,甚至解开变异之谜……”
“博士,先想想怎么活着走到那里吧。”李明没好气地打断他。
方向已定,接下来就是具体的计划。林启再次求助“元”。
林启:决定前往“烛龙”基地。请求最优路线规划及前期准备建议。
元:指令确认。正在生成路线……
元:最优路线生成。总路程约235公里(绕行高风险区域)。预计耗时15-20天。
元:前期准备建议:1、充分休整,恢复体力,处理伤势。2、尽可能补充物资,尤其是高能量食物、药品、饮用水净化设备。3、强化武器与装备。
元:第一段路线:从观测塔向西南,沿山林边缘行进约30公里,抵达代号‘铁砧’的废弃小型工业镇。目标:搜寻可用工具、金属材料、可能存在的燃油及车辆配件。
元:警告:‘铁砧’镇废弃前存在小型机械加工厂,可能吸引拾荒者或变异生物聚集。保持警惕。
“铁砧”镇……搜寻工具和车辆配件?难道“元”指望他们能找到还能用的车?这想法在末世背景下显得有些奢侈,但并非完全不可能。如果真能找到代步工具,对整个旅程将是巨大的助力。
“工业镇……听起来比深山老林靠谱点。”李明摩挲着下巴,似乎已经开始幻想找到一辆还能发动的卡车。
“别高兴太早,”陈深泼冷水,“这种地方,往往是是非之地。拾荒者,变异生物,都不会少。”
“至少目标明确。”林启收起电脑,看向窗外,“我们还有差不多20小时的休整时间。王姐,再检查一下李明的伤口。小张小孙,把所有物资重新清点分装。陈深,麻烦你负责警戒。博士,你继续尝试监听那个频段,看能否再收到其他信息。”
他迅速分配任务,将思绪从沉重的抉择拉回到现实的准备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