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调查的风波看似平息,但叶明深知,这不过是暴风雨来临前短暂的间隙。
靖王绝不会善罢甘休,他必须抓紧这宝贵的时间,加速自己的布局。
工坊这边,“环保司”的设立并非只是应付调查的权宜之计。
叶明是真心想要解决污染问题,这不仅是为了堵住悠悠众口,更是他来自现代的本能驱使。
他召集了工匠中几位善于思考、敢于尝试的老师傅,一起研究如何净化烟尘。
没有现代化的过滤设备,一切只能从最原始的方法开始尝试。
他们先是建造了更高、更细的烟囱,利用“烟囱效应”试图将烟雾排得更高更远,但这只是治标不治本。接着,有人提出用水来“洗烟”。
他们尝试在烟道中设置水帘,让烟气通过水幕,确实能吸附一部分较大的烟尘颗粒,但效果有限,且产生的废水又成了新问题。
叶明没有气馁,鼓励工匠们继续摸索,记录每一次试验的数据,哪怕只有一点点改进也是成功。
同时,勘探队也传回了消息,在京西八十里外的一处山坳里,发现了一条品质不错、储量可观的石炭矿脉!消息传回,工坊上下振奋不已。
这意味着,只要将这座新矿开采出来,工坊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摆脱对现有供应商的依赖,避免被人卡脖子。
叶明立刻下令,抽调人手,筹备新矿的开采事宜,并特意嘱咐,要注意矿工的安全和福利。
而在所有人都将注意力集中在工坊的黑烟和石炭上时,叶明悄然将目光投向了另一个至关重要的领域——火药。
落鹰涧之战证明了现有黑火药的威力已经接近极限,“虎蹲炮”的威力更多依赖于爆炸弹丸的冲击和破片,而非火药本身的推力。
叶明知道,是时候尝试迈出那危险而又关键的一步了。
在工坊最深处,一个远离其他区域、戒备极其森严的小院里,由叶明最信任的几名老火药匠组成的“特种火药研发组”悄然成立。
叶明没有给他们具体的化学公式——那超出了这个时代的理解范畴,他只是提出了一个模糊的方向和极其严格的安全规范。
“我们需要一种……更敏感,但威力远超现有火药的新东西。”
叶明对几位眼神中带着困惑和兴奋的老匠人说道,“可以从提纯硝石入手,尝试用不同的液体(他暗示了浓硫酸的类似作用,但无法制备,只能寻找替代品,如某些矿物酸或发酵产生的酸液)来处理它,看看能得到什么。记住,每一步操作都必须在小剂量、远距离下进行,所有人员必须穿戴厚牛皮围裙和面具!”
这是一个笨办法,一个依靠大量试验和运气来摸索的办法,充满了未知的危险。
但叶明别无选择,他必须点燃科技树的下一枝桠。他将其命名为“惊雷计划”,寓意着若能成功,其声响将远超雷鸣。
---
朝堂之上,因调查无果而暂时沉寂的靖王势力,果然将目光转向了其他地方。吏部考核在即,这是安插、调动人手的关键时刻。
靖王一派的人开始频繁活动,试图在一些关键的,比如粮草转运、军械调配的职位上,塞进他们的人。
叶风在户部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不断有人以“平衡”、“历练”等名义,向他推荐一些背景可疑的人选,试图插手与新军相关的钱粮事务。
他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精神,与太子一派的官员紧密配合,死死守住这几个关键位置。
“二哥,辛苦了。”叶明看着叶风眼下的青黑,递过一杯参茶。
“分内之事。”叶风揉了揉眉心,“只是对方无所不用其极,让人防不胜防。最近甚至有风声,说我们叶家把持户部,排斥异己。”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叶明冷笑,“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