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客小说网”最新网址:https://www.4xxs.com,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思路客小说网 > 女生同人 > 穿越之我在古代搞发明 > 第1135章 大道初显

第1135章 大道初显(1 / 2)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一起堕落吗神明 山洞奇遇 港片:花名九龙耀,开局四大天王 穿成恶毒继母,手握空间灵泉养崽崽 负债3万亿,债主们跪求我別死 殊途同仙 大夏第一武世子 大明:我姐是马秀英 赤壤天规 开局十倍修炼速度,高考我已无敌

靖王在朝堂上的攻势被挫败,格物大学堂的设立亦成定局,叶明并未因此而稍有懈怠。

他深知,思想的壁垒远比权力的壁垒更难打破。

要让格物之学真正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在学理层面,与传统的经学体系进行一场正面交锋,赢得士林之心,至少是部分开明士人之心。

机会很快到来。每年秋季,京城都会举办一场由国子监牵头、各大书院参与的“经筵辩学会”,乃是士林一年一度的思想盛宴。

往年,辩题无非是经义诠释、先王治道,今年,在叶明的暗中推动和太子一系官员的运作下,辩题赫然增加了一项——“格物致知,于治国平天下有何实益?”

此议一出,顿时在士林中引起了轩然大波。支持者认为此乃切中时务之题,反对者则斥其为“标新立异,亵渎圣学”。但皇帝对此颇感兴趣,御笔亲批准予列入辩题。

辩学会当日,国子监明伦堂内,名儒云集,学子如堵。空气仿佛都带着笔墨与思想的硝烟味。

代表传统经学立场的是国子监祭酒周鸿儒,一位德高望重、学养深厚的老先生;而代表格物院出战的,并非叶明本人,而是经过他精心指导、已然在算学和格物理论上崭露头角的赵青川!此举意在表明,格物之学,自有后来人。

辩论伊始,周鸿儒引经据典,从《大学》“格物致知”的本义出发,阐述其乃修身养性、诚意正心之基,最终目的在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他强调“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认为格物院所务,沉溺于“器”之末节,而忽视了“道”之根本,乃是舍本逐末。

“夫匠人制器,农夫耕田,此皆小技,自有其道。然治国平天下,需明大道,通古今之变,岂是摆弄些许奇巧之物所能企及?”周鸿儒声音洪亮,气势磅礴,引得满堂多数传统士子频频颔首。

轮到赵青川。他身着格物院特有的深蓝色学袍,虽面容尚显稚嫩,但眼神清澈而坚定。他先向周鸿儒及在场大儒恭敬行礼,然后不卑不亢地开口:

“周祭酒所言极是,‘道’乃根本。然学生愚见,‘道’与‘器’,并非截然对立,而是相辅相成。未有离器之道,亦未有离道之器。”

他顿了顿,声音清晰地说道:“《周易》有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可见,道器本为一体,变化推行,方能通达。格物院所追寻的,正是这‘化而裁之’、‘推而行之’的过程!”

他避开空洞的争论,直接举例说明:“敢问祭酒,若不明勾股方圆之‘理’(道),如何丈量田亩、规划城池(器)?”

“若不通水流力学之‘理’(道),如何修筑堤坝、疏导江河(器),以保万民平安?若不知万物变化之‘理’(道),如何改良农具、选育良种(器),以足食丰衣?”

一连串的发问,将抽象的“道”与具体的“器”紧密联系起来。

他接着说道:“格物院研制之火器,非为嗜杀,乃为止戈,以暴制暴,护我边民,此非‘平天下’之实策?改良漕运、开辟海运,使南粮北调,解民倒悬,此非‘治国’之要务?推广农技、百工,使百姓丰衣足食,此非‘亲民’之根本?”

赵青川言辞恳切,逻辑严密,每一问都指向经世济民的实际效果。

“格物致知,非是抛弃圣贤之道,而是将圣贤心中‘民胞物与’、‘治国平天下’的理想,用实实在在的方法,落到实处!若空谈性理而无补于世,与晋人清谈何异?于国何益?于民何益?”

最后一句,他引用了历史上空谈误国的典故,虽未明指,却让在场许多崇尚实学的官员和学子心有戚戚。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新书推荐: 中国古代名人传 农民将军 如何拯救德意志 世威大帝 大明秦王,从截胡徐妙云开始 古人看我玩原神 苏定方演义 同穿:举国随我开发异世界 红楼群芳谱 大明:我是朱标他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