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伦小队带着宝贵的情报安全返回,带回来的不仅是前哨站的详细布防图,还有更令人不安的发现——他们在撤离前,捕捉到了前哨站内部一次短暂的能量爆发,其频谱特征与旧时代某种大型能量武器启动时的预热模式高度吻合。
“他们可能拥有重武器。”索伦的报告让议会的气氛降到了冰点,“如果那是攻城级能量炮,我们的边界恐怕无法长时间承受饱和打击。”
与此同时,伊莱恩的反向欺骗似乎起到了短暂效果。前哨站的通讯活跃度在接收到虚假确认信号后有所下降,侦察活动也趋于平缓,仿佛在重新评估或等待进一步指令。
但这短暂的宁静,更像是暴风雨来临前的窒息。
新生之地面临着三个选择:
第一,全面固守。依托边界和秩序之树的力量,将全部资源投入到防御工事的加固和纵深防御体系的构建中。优点是稳妥,能最大限度利用主场优势。缺点是完全被动,将主动权拱手让人,一旦边界被突破,后果不堪设想。而且,资源消耗巨大,长期围困下,内部可能先于外部崩溃。
第二,主动出击,拔除前哨站。趁对方可能还未完成全部部署,集中精锐力量,发动一次奇袭,争取摧毁其指挥节点和重武器。优点是能掌握主动,消除近在咫尺的威胁。缺点是风险极高,新生之地的武装力量与黑石军团正规军存在代差,奇袭失败意味着主力尽丧,家园门户大开。索伦带回的情报显示,前哨站防御严密,强攻代价巨大。
第三,寻求外援或转移。派人前往苔原深处,寻找可能存在的、同样敌视黑石军团的其他幸存者势力结盟;或者,开始秘密准备,在必要时放弃新生之地,进行大规模转移,寻找更隐蔽的新家园。优点是为文明保留火种。缺点是希望渺茫,苔原广袤,寻找盟友如同大海捞针;而大规模转移风险不亚于战争,秩序之树能否移动还是未知数,途中可能遭遇更多未知危险。
议会内部争论激烈,三种方案各有支持者。
“我们不能拿所有人的性命去赌一次胜算渺茫的进攻!”保守派坚持固守。
“固守是坐以待毙!必须主动出击,打掉他们的獠牙!”主战派情绪激昂。
“或许……我们可以尝试接触一下‘赤脊部落’?他们一直与黑石军团不对付。”有人提出结盟的微弱可能性。
莉亚听着众人的争论,目光却投向了中央那棵静静散发着光芒的秩序之树。她通过精神连接,与伊莱恩进行着更深层的交流。
“伊莱恩,以我们目前的力量,边界能承受那种能量武器的最大攻击强度是多少?能支撑多久?”
“根据现有数据模型推算,边界最大负载约为检测到能量爆发强度的1.3倍。持续饱和攻击下,预计可支撑47标准小时。之后,核心结构将出现不可逆损伤。”
不到两天时间。
“如果……我们放弃边界,你能将秩序核心的力量收缩,形成一个小范围的‘绝对防御区’吗?能维持多久?”
“可以。但收缩防御范围意味着放弃大部分领土和基础设施,且能量消耗速度会急剧增加。以现有储备,绝对防御区最多维持15标准日。”
半个月,这是最后的退路。
“主动出击,摧毁前哨站能量核心的成功率,重新评估。”
“综合索伦小队情报及反向欺骗获取的零星信息,成功率修正为:18.7%。若加入‘变量x’——利用秩序之树力量进行一次性、高强度、超距能量聚焦打击,成功率可提升至31.5%。注:该打击将消耗秩序之树35%储备能量,并可能导致边界暂时失效12标准时。”
三分之一的机会,代价是短期内防御真空。
每一个选择都伴随着巨大的风险和牺牲。莉亚感到肩膀上的责任重若千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