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日后,陆见平离开洞府,他要到黑山郡城的文渊阁走一趟。
文渊阁是一座七层高的巍峨塔楼,飞檐斗拱,古朴厚重,与青桑集那间小屋判若云泥,尚未靠近,便能感受到一股沉静的书卷气与灵韵交织的特殊场域。
陆见平缴纳了五块下品灵砂的入门费,步入一层大厅。
他并未立刻开始查阅,而是先立于大厅中央,闭目凝神,将“逻辑星道”
的感知缓缓延伸。
他并非在探查某人或某物,而是在感知此地“知识”
与“信息”
本身的密度与流向。
在他的感知中,那些玉简如同一个个信息节点。
功法、丹方区域节点密集,光芒闪耀;而杂闻、上古记事区域则相对黯淡。
尤其当他的心神扫过“史地志异”
区域时,一种极不自然的“信息真空”
感被捕捉到——那里的信息流呈现出一种被人为修剪、格式化后的规整与贫瘠。
这种基于信息论的异常感知,立刻引起了他极大的警惕。
结合研究星石内部那复杂星图结构时产生的疑惑——那绝非当前修真文明水平能轻易制造之物——一个假设在他脑中形成:
“此界的文明,在某个时间点生过断层。
有一段关键的历史,被有意识地掩盖或遗忘了。”
这个假设让他的科学家之魂熊熊燃烧。
他立刻走向“史地志异”
区域,目标明确地开始检索。
他调阅了《九寰纪年总览》。
果然,在约一万年前的某个时间点后,记载的风格陡然一变,从细节丰富变得简略模糊。
他重点关注了那个时间点附近的关键词。
很快,两个词汇如同硕果仅存的路标,出现在极其有限的记载中:
“天机蒙尘”
——被描述为一场导致史料大量散佚的天道异变。
“星槎古道”
——仅在某个探索笔记的残篇中被提及,称其为“上古先贤横渡星海的奇迹之路,今已不可考”
。
信息虽少,却彻底印证了他的猜测!
“天机蒙尘是现象,星槎古道是那个时代的关键造物……一场覆盖整个文明的知识清除运动?”
陆见平心中凛然。
他的穿越,神秘的星钥与星石,似乎都与这段被尘封的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他将注意力转向阵法区,花费二十灵砂购买了《阵法基础原理详解》的玉简。
相比于模糊的历史,能提升即战力和认知体系的知识,更值得投资。
正当他沉浸在对一个基础聚灵阵的能量节点分布进行数学建模时,不远处两个医师的争论引起了他的注意。
他们正对一种名为“寒髓脉”
的疑难杂症各执一词。
陆见平听了几句,基于对人体能量循环和热力学原理的理解,他意识到两人的方案都过于极端。
他下意识地走上前,语气平和地插话道:“二位,可否容在下妄言一句?”
两位医师被打断,见是个面生的年轻修士,年长医师皱眉道:“这位道友,我等在探讨医术,非是儿戏。”
陆见平不以为意,径直道:“依在下浅见,此症关键在于能量传导阻塞与局部熵减失控。
何不尝试寻找一种能改变其经脉能量‘相变阈值’的催化剂?比如,少量‘雾隐花’萃取液,或许能降低冰封节点的稳定性,再辅以温和的‘回春术’引导能量流动,或可事半功倍。”
他这番话,将医学问题转化为了物理和能量学问题,听得两位医师一愣。
“相变阈值”
?“熵减失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