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四合时,叶天成带着三人拐进中环一条僻静的巷弄。
尽头的“福记云吞面”挂着盏昏黄的灯牌,木质门框被岁月磨得发亮。
刚到门口,就闻到一股浓郁的面香混着肉鲜,堂内几张八仙桌已坐了不少食客。
碗筷碰撞声、老板的吆喝声交织在一起,满是市井烟火气。
“这家店开了三十年,竹升面都是老板每天凌晨现做的,纯手工压出来的才够弹牙。”叶天成领着三人坐下,冲后厨喊了一声,“四碗云吞面,净云吞多加点虾。”
李卿卿好奇地探头看向后厨,正好瞥见一位老师傅正踩着竹升,在案板上反复碾压面团。
竹升撞击案板的“咚咚”声格外有节奏。“成叔,那就是做竹升面的吗?看着好特别。”
“可不是嘛。”叶天成笑着解释,“竹升面得用竹竿压,把面团压得紧实筋道,切出来的面条细如银丝,煮了还不烂,这手艺在北方少见。”
说话间,四碗云吞面端了上来,青花瓷碗里,细滑的竹升面浸在清亮的高汤里。
上面浮着几颗饱满的云吞,皮薄如蝉翼,能隐约看到里面粉嫩的虾馅和鲜肉,撒上少许葱花、韭黄,香气直钻鼻腔。
李卿卿迫不及待拿起筷子,夹起一筷子面条,口感果然弹牙劲道,嚼起来带着淡淡的麦香。
再咬开一只云吞,鲜美的汤汁瞬间在口中爆开,里面竟裹着两颗完整的虾仁,肉质鲜甜弹牙,混着细腻的猪肉,鲜而不腻。
“太好吃了,这面真爽口多了,云吞也鲜掉眉毛。”她吃得头都不抬,嘴角还沾了点汤汁。
李菲菲吃得格外斯文,细细品味着:“高汤好鲜,没有一点杂味,面条也很筋道,难怪成叔特意带我们来。”
她夹起一只云吞,轻轻咬开,鲜汁顺着嘴角流下,连忙用纸巾擦了擦,脸上泛起满足的红晕。
叶凡也觉得味道地道,竹升面的筋道、云吞的鲜甜、高汤的醇厚,三者搭配得恰到好处。
叶天成看着两人吃得满足,自己也笑着端起碗:“这高汤是用猪骨、大地鱼、虾皮熬了六个小时的,鲜味儿都锁在里面,配上竹升面才正宗。”
一碗面下肚,三人都吃得暖意融融。李菲菲摸着肚子,轻声说:“没想到港岛的小吃这么美味,比想象中还合胃口。”
叶天成擦了擦嘴,说道:“明天带你们去浅水湾逛逛,看看海边风光,那边还有不少西式建筑,跟四九城的海滩完全不一样,下午再去逛铜锣湾的市集,买点本地特产带回去。”
李卿卿眼睛一亮:“浅水湾,是不是有很多人在海边散步?我还从没见过南方的海呢。”
“明天去了就知道了。”叶天成笑着起身,“时候不早了,送你们回酒店休息,养足精神明天好好玩。”
走出巷弄时,晚风带着凉意,街边的灯牌次第亮起,港岛夜色温柔。
第二天清晨,海风驱散了残留的凉意,叶天成驱车带着三人往浅水湾驶去。
1962年的浅水湾还没被过度开发,沿途是成片的绿树和低矮的西式洋房。
红瓦白墙映着蓝天,与四九城的四合院、胡同景致截然不同,看得李菲菲和李卿卿频频侧目。
车子停在海滩边的停车场,刚下车,咸湿的海风便扑面而来,带着阳光的暖意。
眼前的浅水湾碧波万顷,海水清澈见底,沙滩是细腻的金黄色,踩在上面松软舒适。
零星的游客或躺在沙滩上晒太阳,或在浅水区戏水,远处几艘小渔船缓缓驶过,构成了一幅惬意的海滨画卷。
“哇!这就是南方的海。”李卿卿挣脱开手,兴奋地奔向沙滩,裙摆随风扬起。
她从小在四九城长大,见惯了北方冬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