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他想不通,自己做得那么隐蔽,混在几百斤菜里的一小筐临期菜,对方怎么可能收货几个小时就查出来了?还说得这么准,连农药超标都知道!这哪是人,这是神仙!
“我怎么知道的不重要。”许辰说,“重要的是,这批菜,我会让我的员工全部扔掉。从明天开始,我不想在我的店里,再看到任何一件从你那里送来的东西。”
“别!别啊许老板!”老张的声音变成了哭腔,“我错了!我真错了!我就是一时糊涂,看那批菜扔了可惜,就……就想着混进去一点……我再也不敢了!求您再给我一次机会!我马上!我马上亲自给您送一批最好的过去!不要钱!”
许辰没说话,听着他喊。
对供货商来说,失去许氏私房菜这样的大客户,损失很大。更吓人的是,如果许辰把这件事说出去,他在整个京州的生意就都做不成了。
“许老板,您看这样行不行?”老张快哭了,“以后给您送的货,我每一样都亲自检查!只要有一点不合格,我……我把脑袋拧下来给您当凳子坐!”
许辰敲了敲桌子,他要的不是老张的脑袋,而是一个绝对靠得住的供货渠道。
“明天早上六点前,我要看到一批新鲜度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所有指标全部合格的小青菜。至于以后的合作,”许辰停了一下,“看你表现。”
“是!是!谢谢许老板!谢谢许老板!”
挂断电话,许辰看着窗外,眼神深了。
这次的事,给他提了个醒。一个饭馆想做大,味道、服务、环境,都只是面子。真正决定它能走多远的,是看不见的后厨,是供货的渠道,是刻在骨子里的标准。
他心里有了一个计划。
他要借着这次的事,利用高级食材检测这个技能,把自己的供货渠道全部整顿一遍。他要建一套全新的,比这个时代所有饭馆都严格的标准。
从今天起,每一片进入许氏私房菜的菜叶,每一块肉,甚至每一粒米,都必须经过他的“眼睛”的检验。
这个标准以后就叫许氏标准。它将成为许辰未来餐饮王国的基石。
第二天一大早王铁柱就拿着一本电话簿,按照许辰的吩咐,挨个给店里的食材供应商打电话。
“喂,是给咱们送猪肉的李师傅吗?我们辰哥让你今天上午十点,来地安门店里开个会。”
“对,地安门老店,不是西单。”
“什么事?来了就知道了。记住,辰哥说了,不来的,以后就不用来了。”
同样的通知,他打了十几遍。这些供应商,有的是从许氏私房菜开业第一天就合作的老伙计,也有的是西单店开业后新拓展的渠道。他们接到电话,反应各不相同。有的满口答应,有的则在电话里抱怨,说自己忙得很,有什么事电话里说不行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