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下两百多斤油和一千多斤花生饼。
这可把王三保高兴坏了。
这么算下来,一人差不多能分个一斤半。
这还不带自家的花生,要是带上的话,每人至少能分个两斤。
有了这些油,乡亲们终于能过个好年了。
这天一早。
除了去县城修水渠的村民之外,其他人全部到了队部。
对他们来说,今天是一年之中最为重要的日子。
队里要分粮食和油。
前几天冯豪杰已经统计好了数据,只等今天朝下发。
天刚蒙蒙亮。
队部就已经被村民围的水泄不通。
此时的温度只有两三度,空气中还吹着寒风。
但没有一个人觉得冷,全都仰着脖子朝里看。
冯豪杰拿了个本子在一旁报账,王三保和吴勇刚则站在一旁清点数目,发放粮食。
“李巧花,你家的基本口粮是一百二十斤,孩子七十五斤,算下来一共是四百二十斤,此外你还有一千一百一十三个工分,换算成粮食一共五百八十三斤,你看一下有没有问题,没问题的话就按手印确认一下。”
李巧花点点头,随后便在纸上按了手印。
赵大娘踩着碎步凑到粮堆前,手里还攥着个粗布口袋。
她家里一共三个娃,男人在县城修水渠没回来,自己带着娃挣了八百多个工分,算下来能领三百九十斤玉米,还有二十斤小米。
小米金贵,是队里特意给有老人小孩的家庭留的,赵大娘早就盼着这点小米,想给最小的娃熬稀粥补身子。
“赵桂兰,玉米三百九十斤,小米二十斤,你点点。”
冯豪杰把账本递到她眼前,指了指上面的数字。
赵大娘不识字,却盯着那行字看了好一会儿,而后又凑到粮堆旁,看着装粮的后生用木锨往袋里铲玉米。
每铲一下,她都要数着,生怕少了半分。
等玉米装完,王启明把袋子往秤上一挂。
秤杆翘得老高,赵大娘赶紧说道:
“多了多了,可不敢多,队里的粮得匀着来!”
“大娘,秤准着呢,这是您该得的。”
王启明笑着把袋子递过去,赵大娘接过来。
刚要扛,身后的傻强突然走过来,双手托住袋子底部,笑着说道:
&n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