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茹咽了咽口水,声音颤抖的说了起来。
“这几天跟着巧花婶干活,我才知道农村的日子过的有多难……”
“推磨推得手腕酸,挑水要走三里地,顿顿吃的都是稀粥,连白面都要省着过年吃。”
“可我没见谁抱怨过,巧花婶带着四个娃,白天磨粮食,喂牲口,晚上还得纳鞋底,但脸上却总是挂着笑。还有饺子奶奶,一把年纪了还坚持劳动,说起饺子想爹,也只是抹把泪就接着干,说日子总得往前过。”
她抬眼扫过屋里的人,眼眶微微泛红:
“以前在城里,我从来没有经历过这些,也从来没有这种感受,是村民们的坚强打动了我,他们扛着缺水的难,扛着缺粮的苦,还扛着让娃上学的念想,哪怕娃要天不亮就走十几里路。”
最后,还不忘点一句题。
“我们不能犯享乐主义,不能过养尊处优的日子,要时刻记得阶级……”
一番话说的众人很是动容。
这些是王月茹感受到的,同样也是林舟他们感受到的。
和城里相比,这里的日子要苦太多太多。
但村里没有一个人抱怨,全都在用力地活着。
冯豪杰闻言欣慰的点了点头。
“王月茹同志不错!这段感悟很真情实感!”
“她说的对,不能犯享乐主义错误!一定要把阶级…放在首位!”
随后又长篇大论的一通。
最后朝林舟几人看去。
“你们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几人见状都没有说话。
“行,既然没有什么要补充的,那我们就继续学习。”
“你们回去之后要好好想想,多总结总结,下次争取和王月茹同志一样,说出自己的感悟!”
随后便继续念起报纸来。
一个小时后,报纸终于念完了。
走之前,冯豪杰还给众人留了作业。
明天晚上要交上来一篇有关自己感悟的文章。
上完课后,众人结伴出了窑洞。
天已经完全黑了。
“唉,这怎么还有作业!”
“谁知道呢!”
&n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