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了大量的......
的确,刚上市时因为造型抢眼,吸引了一部分追求刺激的年轻消费者。
但现在,冬季过大半,需要的是实穿和保暖,那款过于花哨、实用性不强的外套销量迅速滑落,仓库里积压了很大一批库存,正在考虑打折处理。”
海伦继续阐述,声音里多了一份笃定:“boss,您想,如果当时麦昆的设计师能够顶住一部分压力,在设计上做减法,不是盲目追逐短暂的潮流。
而是把重点放在提升麂皮原料的等级、优化内衬的保暖性、反复打磨领口和袖口的弧度,使其更贴合人体工学,让这件外套首先是一件‘好穿的、耐看的’基础款。
那么即使这一季它不是最耀眼的明星,到了明年、后年的冬天,也许依然会有消费者因为它出色的品质和经典的版型而愿意再次购买。
这,就是我所理解的‘持久’——它不是被动地追着瞬息万变的潮流跑,而是主动地去坚守和打磨那些‘不变’的好东西,比如优质的材质、精湛的工艺、以人为本的舒适度,以及超越季节的审美。”
叶辰没有立刻回应,下意识地用手指关节轻轻敲击着桌面,发出有节奏的、低沉的叩击声。
“那么,经济周期呢?”叶辰抛出了另一个更严峻的问题,这也是所有追求“长久”的品牌必须面对的终极考验。
“就像我们都亲自见证过的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
那时候,失业率攀升,消费信心跌入谷底,很多人连基本生活开支都要精打细算,更别说购买价格不菲的品牌商品了。
如果你的品牌,或者说你理想中的品牌,遭遇了那样的经济寒冬,产品卖不出去,品牌故事讲得再动听,也无法支付员工的工资和工厂的账单。
到那时,海伦,你所谓的‘持久’,又该如何维系?总不能抱着理想喝西北风吧?”
这个问题更加现实,也更加冷酷。
它关乎生存,是浪漫理想必须直面的坚硬地面。
科迪莉亚海伦立刻接过话头,语气比之前更加肯定,甚至带上了一丝与她年龄不符的沉稳:“2008年的时候,我正在读大学,对宏观经济的感受可能不深,但我的家庭却真切地受到了冲击。
我母亲当时所在的企业裁员,她下岗了将近一年。
那段时间,我亲眼看到她如何精打细算地过日子。
即使是买衣服,她也绝不会贪图便宜买那些穿一季就变形、起球的快消品,而是宁愿跑去批发市场,花更多的时间耐心挑选,找那种用料扎实、做工考究的纯棉衬衫或羊毛衫。
她常跟我说:‘宁可多花五十块钱,买一件能踏踏实实穿三年的,也绝不贪便宜买十件穿一季就扔的垃圾。’”
科迪莉亚眼神中流露出对往事的回忆,继续说道:“这件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我认为,越是经济环境不好的时期,消费者在购物时反而会更加理性、更加谨慎,他们对商品‘长期价值’的看重会超过对‘瞬时满足’的追求。
因为他们的钱变得更‘珍贵’了,浪费不起。
这个时候,如果一个品牌一直以来坚持的就是扎实的用料、耐久的工艺和经典的设计,即使价格比快时尚品牌略高。
但相较于动辄上万的顶级奢侈品牌又显得尊重,同时明确传递出‘物有所值’的价值主张,说不定反而能赢得那些追求理性消费的客户的忠诚。”
科迪莉亚海伦又补充了一个从运营角度考虑的细节:“而且,从成本结构上来看,如果我们沉淀下来设计一个经典不衰的‘基石款’系列。
比如一款版型完美的白衬衫、一条用料上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