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片新生的、但却脆弱的根据地,建设成一个真正稳固的后方,成了摆在张合面前,比打一场胜仗,更加复杂和艰巨的任务。
张合静静地听着众人的发言,手指在地图上那片新染红的区域上,缓缓地划过。
“大家说的都对。”他开口了,声音不大,却很沉稳,有一种安定人心的力量,“我们现在,就像一个一夜之间,继承了一大片良田的穷小子。田是好田,但我们手里,既没有足够的种子,也没有足够的耕牛。如果经营不好,这片良田,不仅不会带来丰收,反而会变成一片拖垮我们的荒地。”
“所以,我们接下来的工作重心,必须立刻进行调整。”
“我宣布,启动‘筑巢引凤’计划。”
“筑巢引凤?”众人又一次听到了一个新鲜的名词。
“对。”张合点头,“‘巢’,就是我们根据地的基础建设和内部环境。‘凤’,就是我们发展所需要的人才、物资和技术。”
“第一,关于粮食问题。”他看向李云龙,“两个办法。一,‘开源’。立刻组织部队和百姓,进行大规模的春耕生产,这一点不用我多说。我要说的,是第二点,‘引流’。”
“冈村宁次的‘囚笼’虽然破了,但他在平原上建立的那些商业网络和运输渠道,还在。我要你,立刻成立一个‘根据地贸易总公司’。我们要主动和那些敌占区的、愿意和我们做生意的华夏商人联系。我们有什么?我们有山里的药材、皮毛、煤炭。我们需要什么?我们需要粮食、布匹、药品。”
“用我们有的,去换我们没有的。用商业的手段,去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只要价钱公道,我相信,有的是商人,愿意冒着风险,把粮食卖给我们。”
“第二,关于政权稳固。”他看向赵刚,“我们人手不够,那就发动群众。在新解放区,立刻开展‘减租减息’和‘清算汉奸财产’的运动。把从汉奸恶霸手里没收来的土地和财产,分给最贫苦的农民。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要让老百姓自己看清楚。”
“同时,开办‘基层干部速成学校’。从那些在运动中表现积极的农民和青年里,选拔人才,进行短期培训,让他们成为我们自己村的村长,自己乡的乡长。把政权,真正地,交到人民自己手里。”
“第三,关于军事防御。”他看向周卫国和楚云飞,“我们的主力部队,不能再分散驻守了。必须立刻收缩,进行集中的、高强度的整训。特别是‘铁流’和‘幽灵’,要扩编,要加强。”
“平原地区的防御,交给谁?”张合的嘴角,勾起一抹笑意,“交给我们的‘朋友’。”
“命令敌工部,立刻和那些已经被我们策反、或者正在摇摆的伪军部队联系。告诉他们,现在,是他们弃暗投明、将功赎罪的最好机会。我们可以保留他们的番号,甚至给他们提供武器弹药。他们的任务,就是替我们,守住那些二线、三线的城镇和交通线,成为我们和冈村宁次之间的‘缓冲带’。”
“冈村宁次想打我们,就得先打他自己的‘皇协军’。我倒要看看,他这出戏,怎么唱下去。”
张合的“筑巢引凤”计划,环环相扣,招招都打在了问题的要害上。
它不再是单纯的军事思维,而是将经济、民生、统战等所有手段,都融为一体的、更高层次的战略布局。
他要做的,不仅仅是守住这片土地。
他要在这片土地上,建立起一个全新的、能够自我循环、自我发展、并且具有强大吸引力的、生机勃勃的“生态系统”。
张合的“筑巢引凤”计划,如同一台精密的机器,开始在广阔的根据地里,高速运转起来。
李云龙的“贸易总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