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结滚动,深呼吸数次后艰难地咽下了一切情绪。
当林易再次睁开眼时,那双原本因暴怒而赤红的眼眸里,虽然血丝未退,却已重新凝聚起一种近乎冷酷的锐利和清明。
他强行唤醒的理智如同一桶冰水,快速对极致愤怒后的大脑进行降温,维持住了思维的飞速运转。
徐世铮为何要亲自告知我这个消息?
这个念头如同闪电般划过林易的脑海,瞬间压下了翻腾的情绪。
恐怕,绝不仅仅是因为父亲林耀荣与这位党国大佬有旧交情那么简单。
到了徐世铮这个层级,一举一动都蕴含着深意,尤其是在这敏感的时刻。
这更像是一种姿态,一种信号。
徐世铮选择在军情处内部,以这种相对私密但又不失正式的方式,将林家遭遇的明显带有日方背景的恶性事件告知自己,其用意耐人寻味。
首先,应当是示好与安抚,表明他徐世铮关注着林易,乃至林家的安危,这是在施恩,强化“自己人”的纽带。
尤其是在林易刚刚立下大功,证明了自己巨大价值之后,徐世铮这种“关怀”显得尤为及时和必要,旨在进一步收拢人心。
但更深层的,恐怕是一种试探和暗示!
徐世铮没有直接下令军情处介入,而是将情报摆在自己面前,让自己先急再怒。
也就是说,他在观察自己的反应,观察自己除了愤怒之外,是否有能力迅速冷静下来,思考对策。
他在等自己主动开口求助,或者,等他抛出那个“但是”之后的条件。
同时,林易太清楚国党的尿性了,光头对日的总体政策基调就是“攘外必先安内”。
在明面上,对日方的经济渗透甚至这种卑劣的商业倾轧,往往是息事宁人,避免直接冲突。
也就是说,绝不可能为了绍兴一个丝厂老板,就公然与日本方面撕破脸皮。
所以,官方渠道的介入,可能性微乎其微,林易从徐世铮的反应也能推出。
然而,像党调处、军情处这些特务机关的存在,本身就是这种矛盾政策的产物。
明的不行,就来暗的,不能在谈判桌上争回来的,就在阴影里用刀子和子弹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