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玉国的笑容僵在脸上,眼神闪过一丝慌乱,又立刻强装镇定:“这……这只是暂时的!说不定等会儿咳得更厉害!”
就在这时,林婉儿从人群里走出来,手里拿着个油纸包,走到孙玉国面前打开——里面是些发黑的当归,还混着碎木屑。“孙掌柜,这是我今早从你济世堂后巷的垃圾堆里捡到的,”她眼神锐利,声音清亮,“刘二往药材上喷水,还掺木屑,这些发霉的药材,你也好意思卖给村民?”
刘二脸色瞬间惨白,往后缩了缩。孙玉国慌忙把他挡在身后:“你……你胡说!这是你故意伪造的,想毁我济世堂的名声!”
王宁看着眼前的闹剧,忽然转身对村民们说:“大家要是不信梨花能入药,我这就去后院采新鲜梨花,当场熬水给大家尝。是真是假,是好是坏,大家试过就知道。”说着,他拿起墙角的竹篮,朝着后院的梨树走去,王雪立刻跟上,眼神里满是坚定。
雨还在下,但院门口的村民们却安静下来,目光都跟着王宁的身影,落在后院那棵开满白花的梨树上——那里,或许藏着解开这场风波的关键。
后院的梨树下积着一层薄薄的花瓣,雨丝落在花瓣上,晕开点点水光。王宁踩着花瓣走到树前,抬手折下一枝缀满花苞的梨枝——他特意选了向阳面的枝条,这里的梨花受日照充足,花瓣更厚实,药效也更好。王雪跟在身后,手里拿着竹篮,小心地接住哥哥摘下的梨花,指尖偶尔碰到花瓣,便会沾染上淡淡的清香。
“哥,要不要挑开些花苞?”王雪看着篮里半开的梨花,轻声问道,“张嫂子说过,半开的梨花药性最足,全开的反而差些。”
王宁点头,指尖捏起一朵半开的梨花,轻轻拨开花瓣检查花蕊:“没错,得挑这种花瓣微张、花蕊呈淡黄色的,要是花蕊发黑,就已经过了最佳采摘期。”他一边说,一边把不符合要求的梨花挑出来,随手放在树下——这些稍后可以晒干了给孩子们做香包,倒也不算浪费。
院门口的村民们早已围了过来,有人踮着脚往后院看,有人小声议论着。孙玉国站在人群外,脸色阴晴不定,手里的折扇被捏得变了形,刘二则躲在他身后,眼神躲闪,不敢看向众人。
很快,王宁便采了满满一篮梨花。他提着竹篮走到前院,张娜已经烧好了热水,正站在灶台边等着。王宁将梨花倒进干净的陶锅里,又加了些冰糖和几片生姜——生姜能中和梨花的凉性,就算是脾胃弱的人喝了也不会不适。陶锅架在火上,随着水温渐渐升高,梨花的清香慢慢飘散开,混着冰糖的甜意,萦绕在整个院子里。
“这味道真好闻,比济世堂的药香多了。”有村民忍不住感叹,眼神里的怀疑少了几分。
孙玉国听到这话,立刻反驳:“好闻有什么用?能治病才是正经!别是用香味糊弄人,根本没药效!”
王宁没理会他,只是专注地看着锅里的梨花,时不时用勺子搅拌一下。“梨花入药,古已有之。”他缓缓开口,声音清晰地传到每个村民耳中,“《本草通玄》里说‘梨花润肺、化痰、止咳’,《本草纲目》也记载‘梨花可去面黑粉滓’。咱们青溪镇的土壤是沙质壤土,透水保水好,日照又足,种出来的梨花花性温和,润肺不伤脾,最适合春日肺燥的病症。”
这时,药师张阳从后院的药房走了出来。他穿着件整洁的青色长衫,衣襟上别着个绣着药草的香囊,手里拿着一本泛黄的册子。“我这里有记录,”他走到村民面前,翻开册子,“前几日我和王宁兄用梨花煎水,给镇上几只咳嗽的老母鸡喝,不过三日,鸡的咳嗽就好了。后来又给隔壁家的孩子试过,那孩子咳得睡不着觉,喝了两天梨花水,就安稳多了。”
村民们凑过去看册子,只见上面密密麻麻记着用药的时间、剂量和效果,还有几个村民的签名——都是镇上住的人,大家一眼就认了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