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钱多多站在孙玉国身后,穿着件绸缎马褂,手里拿着个算盘,正和孙玉国低声说着什么,脸上堆着精明的笑。
“王掌柜来了!”不知是谁喊了一声,人群自动分开条路。
孙玉国看见王宁,笑得更得意了:“王掌柜来得正好,要不要也领碗参汤补补?我看你这百草堂,是该补补人气了。”
王宁没理他,走到人群中间,从竹篓里拿出刚摘的半红枣子:“乡亲们,孙掌柜的好意咱心领了。只是这秋燥有凉燥、温燥之分,就像这枣子,有青有红,不是所有身子都适合大补。”他举起一颗青枣,“脾胃虚寒的,吃青枣会疼;但内热重的,吃红枣反会燥。”
李婶挤到前面,手里还拿着块张娜给的枣泥糕:“王掌柜说得对!我昨儿喝了孙掌柜的药,差点没缓过来,还是人家枣核汤管用!”
这话一出,人群里起了骚动。有人说自己也觉得参汤太燥,有人问王宁该怎么调理。王雪趁机把张娜刚熬好的枣汁端出来,用粗瓷碗盛着,分给众人:“这是用半红枣子榨的汁,加了点梨片,解燥又不伤脾胃!”
枣汁清甜,带着点微酸,喝下去嗓子里顿时舒服了不少。乡亲们边喝边议论,刚才围着济生堂的人,渐渐都挪到了百草堂这边。
孙玉国的脸青一阵白一阵,手里的银药碾子差点掉地上:“你们……你们别听他胡说!这枣汁哪能跟人参比!”
钱多多在旁边拉了拉他的袖子,低声道:“孙掌柜,别跟他们计较,咱们的生意在后面呢。”他眼珠一转,对着人群喊道:“凡是今天在济生堂抓药的,买两副送一副枣干!咱这枣干,可是西域来的极品!”
“哟,钱掌柜也卖枣了?”张娜从屋里走出来,手里端着个托盘,上面放着几碟枣泥糕,“我这枣泥糕,用的是咱枣园自己产的枣,没加西域的香料,乡亲们尝尝?”
托盘刚放下,就被抢空了。赵伯嚼着枣泥糕,含糊不清地说:“还是咱本地枣子对胃口,那西域的枣,甜得发腻,跟吃糖似的。”
孙玉国气得脸通红,钱多多却忽然笑了,走到王宁身边,压低声音:“王掌柜,你这枣子确实不错,不知有没有兴趣批量卖给我?价钱好说。”
王宁看着他,忽然想起林婉儿的话:“枣要晒得透,心要放得平。”他笑了笑:“钱掌柜若真心要,我可以给你,但有个条件——得按咱枣乡的规矩,不能掺假,不能抬价。”
钱多多愣了愣,算盘珠子打得噼啪响,半晌才点头:“行!就依你!”
孙玉国没想到钱多多会变卦,气得一脚踹翻了旁边的药箱,里面的药材撒了一地,其中就有几包他刚才还在吹嘘的“西域枣干”,掉出来的枣子皱巴巴的,上面还沾着点可疑的白色粉末。
“这是啥?”有人捡起一颗,放在鼻子前闻了闻,“怎么有股糖精味?”
人群顿时炸了锅。孙玉国的脸白得像纸,拉着钱多多就往济生堂里跑,刘二狗和郑钦文也赶紧跟着关门,门板“砰”地撞上,震落了门楣上挂着的一串干枣,滚了一地。
王雪看着地上的枣子,忽然哈哈大笑:“哥,你看他那怂样!”
王宁弯腰捡起一颗滚到脚边的枣,擦了擦上面的灰:“不是他怂,是这枣子不骗人。”他抬头看向枣园的方向,晨光正好落在百草堂的檐角,把挂着的干枣照得透亮,像一串串小灯笼。
张娜走过来,往他手里塞了块刚出锅的枣糕:“钱掌柜让伙计来问,啥时候能供货。”
王宁咬了口枣糕,甜香在舌尖漫开。他想起林婉儿留在筐里的苍术,想起老枣树上的鸟窝,忽然明白,这枣乡的日子,就像这枣子,看着平平淡淡,实则藏着无数耐人寻味的真意。而那些急于求成的花哨,终究抵不过一颗踏实做事的心。
巷口的风又吹起来,带着枣园的清香,把济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