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着呢?”他把褡裢往案上一放,解开绳结,里面露出用油纸包着的东西,“给您送好东西来了。”
王宁探头一看,是些饱满的核桃,外壳带着淡淡的黄,敲开一个,果仁白得发亮。“这是……”
“去年山里收的核桃,我特意留了些,”钱多多捻着胡须笑,“知道您要给孩子们补身子,黑芝麻配核桃,那是绝配!《本草纲目》里说,核桃‘补气养血,润燥化痰’,跟黑芝麻搭着用,补精血的效力能翻一倍。”他说着,忽然压低声音,“孙玉国那档子事,我听说了。他前阵子确实找过我,想用低价买陈芝麻,说是要做什么‘滋补糖’,被我骂走了。那厮还放狠话,说要让我在镇上做不成生意……”
“钱老板放心,”王宁把切好的当归片收进瓷罐,“公道自在人心,他那种人,长不了。”
钱多多叹了口气:“也就是您心善,换了别人,哪肯免费给这么多孩子熬药?我这核桃您务必收下,算我一点心意。孩子们遭这罪,看着心疼。”
王雪这时把炒好的芝麻盛出来,放在竹匾里晾凉,屋里顿时弥漫开浓郁的香气。“钱老板尝尝?”她递过去一小把,“刚炒的,香着呢。”
钱多多捏起一粒放进嘴里,慢慢嚼着,眼睛亮了:“好东西!这芝麻油性足,嚼着回甘,定是河南产的。那里的水土养芝麻,就像咱这的山泉水养人参,出的都是上品。”
正说着,院门口传来个苍老的声音:“好香的芝麻啊,老婆子我闻着味儿就来了。”众人抬头一看,门口站着个拄着竹杖的老妇人,蓝布头巾下露出几缕银发,脸上的皱纹里沾着些泥土,像是刚从山里来。她身后跟着个背着药篓的小姑娘,篓子里露出些艾叶和薄荷。
“林婆婆?”王宁又惊又喜,赶紧放下手里的活迎上去,“您怎么来了?快屋里坐!”
这老妇人正是林婉儿,年轻时在宫里当过大医,后来云游四方,十年前路过青石镇,曾指点王宁用黑芝麻治好了一场时疫。王宁一直把她当恩人,逢年过节都要往山里寄些药材。
林婉儿摆摆手,目光落在竹匾里的黑芝麻上,浑浊的眼睛亮了亮:“我在山里就听说镇上出了事,特意赶来看。这芝麻,是你亲手挑的?”她拿起一粒放在阳光下照了照,又放在鼻尖闻了闻,“嗯,不错,是正经的‘巨胜子’,没辜负这名字。”
“巨胜子?”张屠户在一旁听着,挠了挠头,“这不是黑芝麻吗?”
林婉儿笑了,眼角的皱纹挤成一朵花:“后生仔不懂了吧?黑芝麻古称‘巨胜’,《神农本草经》里说它‘主伤中虚羸,补五内,益气力,长肌肉,填脑髓’,可不是寻常东西。但要用好它,得讲究配伍,就像做人,得有帮手,才能成大事。”她说着走到案前,看了看王宁配的药材,“何首乌、当归、山药,都用得对路,但还差一味。”
王宁赶紧请教:“请婆婆指点。”
林婉儿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打开来,里面是些暗红色的颗粒,看着像小枣。“这是我在山里摘的山茱萸,”她说着捻起几粒,“这东西能固精敛汗,孩子们精血亏虚,多伴有盗汗,加些山茱萸,既能助黑芝麻补肝肾,又能止汗,一举两得。”
王雪凑过去闻了闻,那山茱萸带着股酸涩的果香:“林婆婆,这药性子烈吗?孩子们能受得住?”
“放心,”林婉儿拍了拍她的手,这双手布满老茧,指关节有些变形,却透着股力量,“山茱萸酸温,配着性平的黑芝麻,就像烈马配了好鞍,温顺得很。但记住,脾虚便溏的孩子要少用,黑芝麻本就润肠,若孩子脾胃太弱,怕是会拉肚子。”
王宁连连点头,赶紧让王雪把山茱萸收起来:“还是婆婆想得周全。我这就按您说的,调整膏方。”
林婉儿看着他忙碌的身影,又看了看院里那些等着取药的孩子,忽然叹了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