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一亮,兴奋地说:“这主意好!不过,药田的管理需要不少人手,还得有懂种植技术的人指导。”
这时,孙玉国走了进来,笑着说:“这事儿我也想过。我认识几个经验丰富的药农,他们愿意来帮忙。而且,镇上的年轻人经过这次疫病,也意识到了医药的重要性,不少人都愿意来帮忙打理药田。”
三人一拍即合,很快便开始筹备药田的建设。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清平镇的年轻人纷纷响应号召,加入到开垦药田的队伍中。他们每天天不亮就出门,日落才归,不辞辛劳地翻土、播种、浇水。王宁和张阳药师也时常来到田间,指导大家辨认药材、传授种植技巧。
随着时间的推移,药田渐渐有了规模。嫩绿的药苗在阳光下茁壮成长,微风拂过,泛起层层绿浪。黄锁梅也在药田的一角扎根生长,茂密的枝叶间挂满了小巧的果实,仿佛在诉说着这段不平凡的经历。
一天,王宁正在药田巡视,林婉儿匆匆赶来:“王宁,不好了!镇上来了一伙神秘人,他们四处打听药田的事,行为十分可疑。”
王宁心中一紧,意识到可能有麻烦了。他立刻和林婉儿赶回镇上,只见一群身着黑衣的陌生人正在街头徘徊,眼神中透露出不怀好意。王宁走上前去,礼貌地问道:“几位朋友,请问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
为首的一个黑衣人冷哼一声:“听说你们这儿种了不少珍稀药材,我们老板想买一些,价钱好商量。”
王宁心中明白,这些人绝非善类。他不动声色地说:“我们的药材都是为了救治镇上的百姓,暂时没有多余的出售。几位若是需要,还请去别处看看。”
黑衣人脸色一变,恶狠狠地说:“哼,别给脸不要脸!今天这药材,我们买定了!”说着,便要动手。
就在这时,孙玉国带着一群年轻人赶了过来。他们手持农具,站在王宁身后,眼神坚定。“想在我们清平镇撒野,你们还不够格!”孙玉国大声喝道。
黑衣人见势不妙,知道今天讨不了好,便撂下狠话:“你们给我等着,这事没完!”说完,便灰溜溜地离开了。
经过这次风波,王宁等人更加意识到,守护药田和小镇的安全至关重要。他们加强了药田的防护,安排专人轮流值守。同时,王宁也开始传授年轻人一些简单的防身技巧,以备不时之需。
日子一天天过去,药田迎来了第一次丰收。看着一筐筐饱满的药材被运往百草堂和孙玉国的药铺,全镇上下一片欢腾。这不仅是药材的丰收,更是希望的丰收。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王宁、孙玉国和钱多多决定举办一场庆祝仪式,感谢所有参与抗疫和药田建设的人们。镇中心的广场上张灯结彩,人们载歌载舞,欢声笑语回荡在整个小镇。
仪式上,王宁站在台上,感慨地说:“这场疫病让我们明白,在困难面前,唯有团结一心,才能战胜一切。感谢每一位为了小镇付出的乡亲,让我们共同守护这份来之不易的安宁,将这份药缘传承下去。”
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王雪和张娜眼中含泪,为丈夫和哥哥感到骄傲。林婉儿站在一旁,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她知道,自己守护的不仅仅是百草堂,更是整个小镇的希望。
庆祝仪式结束后,王宁独自来到药田。月光洒在药苗上,仿佛给它们披上了一层银纱。王宁轻轻抚摸着黄锁梅的枝叶,心中默默许下心愿:愿这片药田永远生机盎然,愿清平镇的百姓永远安康。
从那以后,清平镇的药田成为了周边地区药材的重要供应地。王宁和孙玉国的药铺也名声远扬,吸引了不少医者前来交流学习。而黄锁梅,作为这场抗疫之战的功臣,被永远铭记在小镇的历史中,它的故事也在人们的口中代代相传,成为了清平镇团结与希望的象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