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过了几十年,等北方普及后已经是康熙下半叶。
从万历时期陈振龙冒死引进,到大清全国普及用了一百多年的时间,全靠民间自发流传,最后成为了事实才被官员承认价值。
为什么叫做康熙盛世
因为番薯。
为什么又被唱为吃糠喝稀
这首康熙南巡时期流传民间的民谣,因为百姓们衣不蔽体,穷困潦倒。
一边能吃饱饭,一边穷困潦倒。
前者概因为番薯,后者概因为大清。
新朝的变化,皇帝的手段,京城的局势等等,一切都是未知。
但是已知的是天灾。
灾民会有千万人级別,如果应对不好,灾民滚雪球似的破坏,最后整个北方都会被裹挟进去,到时候遭灾的人口就是几千万了。
既然自己已经走到了这一步,那就绝无退回去的道理。
三年。
给自己三年的时间。
王信告诫自己,也是这么计划。
朝廷要是指望得上,三年后番薯大量的种植,藉助朝廷推广天下,拯救千万灾民。
朝廷要是指望不上。
那自己也不会视而不见,因为自己已经有了能力。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帮我约周文。”
王信决定道。
一夜之间天变了。
朝廷的变化,太原已经知道了。
太上皇死了,张吉甫隱瞒了五日,耽误了三日,第六日被锦衣卫拿下格杀。
內阁大臣李成贤,曾经太上皇的人,第一时间支持皇帝,另外一位內阁大臣朱振杰向来是应声虫,没有自己的主见,当然也不敢出头。
最令人想不到的是兵部尚书李源,他竟然也投靠了皇帝。
是他约的张吉甫,张吉甫没有防备。
其实关键在內廷。
內廷这回选择了皇帝,太上皇一直给皇帝留著锦衣卫,原来是平衡双方,没想到成为皇帝扭转乾坤的绝对因素。
正当大家议论纷纷的时候,四王同时上疏向皇帝效忠。
然后贾政出面请的各家勛贵。
忠顺亲王坐镇京营。
刘儒升为內阁首辅。
一件事皆一件事。
陆仲恆抵达了大同,王信还留在代州。
“你不会真打算造反吧”
陆仲恆狐疑的看向王信。
以自己对王信的了解,王信不是因为自己野心就会霍乱天下的梟雄,所以陆仲恆一直认为是地方上的予盾。
“没有。”
王信摇了摇头,理直气壮道:“灾民全都往大同涌,朝廷不发粮,地方还阻断大同的商道,难道让大同几十万军民等死我是没这个本事的。”
陆仲恆也觉得代州做得不对。
这种关头断人家商道,换成谁都会著急。
王信还算是客气的。
“不要闹了。”陆仲恆淡然道:“皇帝很猜忌节帅,不过林公多次为节帅美言,皇帝虽然猜忌,但也对节帅抱有期望。”
王信点了点头。
一朝天子一朝臣。
大周的问题並不是自身底子薄,相反,大周的家底在这个时代等於巨无霸。
超级无敌,身后的追赶者连影子都看不到的那种。
煤铁资源丰富。
耕地面积广大。
人口冠绝天下。
六边形全能。
根源在於百姓分不到东西,还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