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指向墙上的地脉图:“现有监控依赖固定节点,盲区太多。我决定启用‘流动哨探单元’,由监察司执事携带便携玉符巡回记录,每六个时辰回传一次数据。”
南岭代表问:“如何确保信息真实?若途中遭遇干扰或人为篡改?”
“玉符内置唯一灵纹锁链,每次记录都会生成不可逆的时间戳。”路明答,“此外,我会整合三方资料库——南岭提供古碑译文对照库,西漠开放边境风痕轨迹图,东原贡献民间耳目网络。三者交叉验证,任何单一异常都无法通过初筛。”
东原代表皱眉:“民间耳目本为治安所设,突然转向天地异象,恐怕难以适应。”
“不需要他们理解。”路明说,“只需上报异常现象——牲畜躁动、井水变色、夜间异光。这些琐碎信息汇总后,由中枢进行模式识别。过去十年,八成重大灾变前都有类似征兆,只是当时无人归类。”
会议持续了两个时辰。最终各方达成共识:北矿负责感应桩材料供应,南岭协助遗迹锚点排查,东原统筹避难所建设,西漠支援风痕数据分析,中墟主导通讯协议升级。
指令逐一下达。玉简便携预案自动生成,分发至各区域备案。路明站在长桌尽头,看着最后一道光影退出连接,室内重归寂静。
他没有离开,而是走到墙边,调出全域动态感知网的初始界面。七个蓝点仍在闪烁,其中东原断崖方向的第一条远程回传信号刚刚抵达。数据显示,当地地表温度较基准值偏低三度,空气中游离灵力浓度轻微上升。
他伸手握住一枚刚激活的情报中继玉符,掌心传来稳定的温热感。这枚玉符将作为整个网络的核心转发器,实时聚合各地哨探上传的信息。
窗外天色微沉,殿内灯火未变。他的视线落在地脉图上,那处名为“辰隙”的波动又一次跳动起来——这次,间隔只有九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