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去楼空!
“好一个诸葛亮!竟如此机警!”庞统握着那封信,心中又是懊恼,又是忌惮。
张飞挠了挠头:“走了?俺这酒还没喝……呃,军师,现在咋办?”他低声问。
庞统看着窗外即将破晓的天色,长叹一声:“卧龙已归海,再难擒矣!”
他心中清楚,经此一事,自己与诸葛亮之间那点旧日情分恐怕也已耗尽。他日战场相见,再无转圜余地。
襄阳城外,一辆普通的马车在官道上疾驰。
诸葛亮掀开车帘,回望了一眼在晨曦中显出轮廓的襄阳城,目光深邃。
“庞士元……今日之别,再见便是敌人了。各为其主,亮亦不会手下留情。”
他放下车帘,沉声道:“加快速度,尽快返回淮安。”
马车辘辘,向着东南方向,绝尘而去。
诸葛亮星夜兼程,一路谨慎,避开可能存在的追兵与眼线,终于在十数日后,安然返回淮安。
他没有先回自己的居所,而是直接前往镇国侯府求见贾诩。
贾诩正在书房处理公务,听闻诸葛亮归来,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恢复平静。
“快请。”
很快,侍从引着诸葛亮入内。
“文和先生。”诸葛亮步入书房,拱手笑道:“亮,复命归来。”
贾诩放下手中的笔,示意他坐下:“孔明辛苦了。荆州之行,结果如何?”
诸葛亮将面见刘表、说服其出兵,以及刘备招揽、庞统可能存在的威胁等事,简明扼要地叙述了一遍,最后道:“亮恐节外生枝,故未等刘景升正式下达出兵文书,便先行返回。”
贾诩听完,脸上露出赞许之色:“孔明临机决断,迅速抽身,做得对。庞士元其人,确有急智,亦不乏狠辣手段。你若迟疑,恐生不测矣。”
他顿了顿,又道:“主公前日亦有密信至,对孔明安危极为关切,催促尽快召回。如今你平安归来,主公可安心矣。”
诸葛亮心中微动,刘骏远在河北,竟如此牵挂他的安危?这份重视,让他心头泛起一丝暖意。
“蒙君侯厚爱,亮感佩于心。”诸葛亮拱手,“只是,亮擅自归来,联合刘表之事,需另选贤能接洽。”
贾诩摆摆手:“无妨。刘表既已应允,又有刘玄德主动请缨,出兵之事,已成定局。后续细节,吾自安排其他使者对接。孔明此行,已圆满完成任务。”
他话锋一转,看着诸葛亮笑问:“倒是孔明,经此一事,于天下英雄,于自身前路,可有新的考量?”
诸葛亮何等聪明,立刻明白贾诩是在询问他经过刘备招揽后的最终心意。
他神色一正,肃然道:“亮之心志,离荆之前已然明晰。天下可辅之主,非刘镇国莫属。此番归来,便是欲正式拜见主公,陈明心迹。只是君侯尚在河北……”
贾诩微微一笑:“孔明既有此心,何须等待主公归来?淮安政务繁多,文教、民政、乃至部分军务协调,正需大才统筹。主公临行前曾有言,孔明归来,愿担重任,淮安诸事,可尽托付之。”
诸葛亮闻言,心中震动。这是何等信任!他客居于此,尚未正式拜主,刘骏竟敢将后方根基托付?
他深吸一口气,离席起身,对着北方深深一揖:“君侯信重如此,亮,虽肝脑涂地,不能报也!愿暂领淮安事务,竭尽心力,以待君侯凯旋!”
从这一刻起,诸葛亮虽未正式认主,但已实质上将自己视为刘骏的臣属,开始全面介入徐州的核心政务。
不久后,远在冀州的刘骏收到贾诩加急送来的密信,得知诸葛亮已安全返回淮安,并开始主持后方事务,心中一块大石终于安稳落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