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歇息。
明日大军开拔,班师回蓟城——朝中尚有要务亟待处置。
"
《燕国记事:刘凤平叛归途》
王师北归之际,四方诸侯必已刀兵相向!
吾燕正值虚弱,恐有宵小趁机犯境,当返王都坐镇。
"
末将告退!
"
赵云四人抱拳而退,铁甲铿锵间已出帐外。
空荡的军帐内,刘凤独坐虎皮帅椅,以指揉额:"
这明君当真难做,倒不如学皇兄(汉灵帝)做个逍遥昏君!
"
适才议事,他尚藏半分心思未露——纵放公孙度叛军,实为深谋远虑。
临离洛阳时虽当众立誓来年再伐董卓,不过权宜之计耳。
若真救回少帝刘协,反受其制。
此番会盟,所求不过名利二字:
名者,已获讨逆大义;利者,得洛阳珍宝七十车,迁六万百姓,兼收绝色佳人貂蝉。
今观洛阳焦土,雍凉贫瘠,徒耗兵力征讨,实非智者所为。
(
况且,真要把刘协那小皇帝救出来,送回洛阳皇宫,等于给自己戴上沉重的枷锁。
刘凤,刘子度,绝不可能俯称臣,向刘协那小皇帝低头。
若效仿董卓、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手段,必将重创燕国与自身的威望,多年心血恐毁于一旦,实在得不偿失。
挟天子以令诸侯虽极具实效,却遗祸深远,千百年后只会留下千古骂名。
他身为帝国宗室藩王,天子之皇叔,绝不能沦为背信弃义之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