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凤心知肚明太史慈此行的目的,却仍要故作茫然之态,好让诸侯百官相信他确实不知情。
如此,燕国大军才能名正言顺地回师救援。
望着太史慈浑身浴血的模样,他能想象到北疆战况何其惨烈。
太史慈迅平复呼吸,抱拳禀报:"
启禀大王,末将奉蔡邕老大人之命,从蓟城突围前来报信。
当王上率军讨伐董卓之际,北疆突叛乱。
公孙瓒勾结鲜卑、及辽东太守,四方结盟起兵四十万进犯边疆。
"
刘凤猛地将太史慈拽到面前,厉声喝问:"
公孙瓒竟敢联合外族谋反?这逆贼好大的狗胆!
叛乱已持续多久?"
太史慈沉声答道:"
叛军进犯已有二十余日。
"
闻言刘凤松开手,闭目凝神竭力平复心绪。
帐内诸侯百官听闻北疆告急,无不面露惊骇。
众人都未料到公孙瓒会在诸侯共讨董卓之际,勾结异族进犯边疆。
此举分明是自绝于天下,其与刘凤、和连、公孙度、高伯固五方势力必将不死不休。
震惊之余,诸侯们暗自思量:燕国守军仅数万之众,如何抵挡四十万敌军?燕王必定要回师救援,如此讨董大业恐将半途而废。
若北疆沦陷,朝廷威信扫地,这四百年的大汉江山,还能仰仗何人守护?
倘若燕王刘凤不幸殁于平叛战事,将来的天下必将诸侯割据,兵戈四起,黎民百姓将陷入无尽战乱之中。
袁氏二子便是盼着燕王身陨的典型。
袁绍表字"
本初"
——此乃汉质帝年号,以年号称字之人,岂存忠君之念?袁术字"
公路"
,"
涂高野"
暗含觊觎帝位之心。
这般名号已昭示其不臣之意。
反观曹操、陶谦、孔融、马腾、张、孙坚等人,虽亦存私心,却仍尊大汉正统。
这四百年的江山社稷,断不能毁于我等之手——此乃他们共同的心声。
此刻众人目光齐聚燕王。
刘凤强作笑颜拱手道:"
北疆告急,孤需即刻回营商议退敌之策,恕不能与诸君久叙了。
"
太史慈抱拳应命,随燕王离席。
洛阳城外的燕军大帐内,刘凤命典韦召集众将议事。
待典韦领命而去,燕王看向更衣归来的太史慈,颔赞许道:"
子义此行甚善。
"
(
355北方战事
其一,太史慈与文丑在众诸侯、百官面前上演了一场精彩的马背交锋。
其二,太史慈突破重围,千里疾驰至洛阳,亲自向北疆主帅呈递军情。
太史慈肃然抱拳道:"
此乃末将分内之事,王上过誉了!
如今北疆告急,还请回师救援,王都蓟城危在旦夕!
"
刘凤抬手止住他的话语,从容安抚道:"
子义无需焦虑。
北疆战事,寡人早已知晓。
你能赶来报信,亦在预料之中。
燕国疆土,必无大碍。
"
太史慈闻言愕然——既然王上已知军情,为何仍按兵不动?再看君王泰然自若之态,难道对北疆失守毫不担忧?
见爱将疑惑,刘凤含笑解释:"
北疆叛乱看似凶猛,实则难成气候。
此番战火虽有损我国,却远未伤及根本。
相反,公孙瓒勾结外族生乱,正是寡人有意纵容之结果。
"
虽未尽解心中困惑,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