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琅琊郡前往公孙度治下的道路很多,最方便的应当是穿越沂蒙山道直达青州的北海国,但不巧的是,此时的沂蒙山道因为战事已经断绝,故而诸葛珪一行人选择了从泰山郡绕路。
泰山郡毗邻琅琊郡,隶属于兖州治下,境内多山,郡名也因君王封禅的泰山而来。
俗话说,穷山恶水出刁民,泰山郡也因为此地山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而使得此地统治成本颇高。
但也因为泰山郡的民众在这样的环境下养成了凶悍敢战的性情,让泰山郡成为了许多人心中理想中的募兵地,其中以在河内抵抗董卓的王匡手中的泰山兵为最。
与泰山兵类似的还有南方的丹阳郡,同样也是因为地理人文的影响,使得丹阳兵响彻天下。
然而,泰山郡作为刷精英兵种的大本营的时间并没有维持多久,因为,流窜的黄巾军进了山,与普通桀骜不驯的山民土匪不同,心怀推翻大汉理想的黄巾军无疑就是个大染缸,加之黄巾军比之山匪较为先进的军事组织制度,使得泰山郡一度成为了黄巾军的大本营,故而,此地的黄巾军也一度被称为泰山贼。
在常人眼中,穿越携带资财家眷穿越泰山无疑是一件极为冒险的事,可在当过泰山郡丞的诸葛珪眼中,此事却没有那么大的风险。
随着车夫手里的马鞭甩动,马车的轮轴吱吱呀呀的响着,牵扯着车厢木架也随之晃动,给人一种随时都能散架的错觉。
好动的诸葛亮脑袋钻出车帘,朝着山道的两侧望去,此时马车孤零零的在山道中穿行着,蜿蜒的山道就像一条长长的腰带一般缠绕在山间,
初秋的泰山山脉放眼望去,眼中一片葱绿,缀满枝头的野果上有鸟雀叽叽喳喳的欢跳,哗哗流淌的小溪畔偶尔有野鹿白兔从草丛里窜出,望着有种别样的生机。
“父亲,不是说泰山郡匪患严重吗?为何这一路上这么太平?而且,山里的野物如此多,说明山民的生活还算富足,没有竭泽而渔。
另外,山道虽然蜿蜒,可明显是经过修缮的,可见此地的民生尚可,甚至比我们琅琊的某些地方都要安定。
这,到底是何缘由?”
随着一路的观察,诸葛亮也看出了某些门道,回过身好奇的询问一直靠着车厢假寐的父亲。
诸葛珪被儿子的询问惊动,他睁开眼睛,朝着外边的景色打望一眼后坐了下来,淡笑着对其解释道;
“呵呵,这里面当然有些门道,不然,若泰山真是险地,我怎会带你等穿越泰山?
要知道,这些年某虽然已经卸职,可与泰山郡的联系却从未断过。
泰山郡的问题说是源于泰山贼,不如说是因为此地地贫,养不起那么多的百姓,这才让许多民众为了躲避赋税上山做了土匪。
但这些却在近些年发生了改变,这一切还要从泰山贼的头领臧霸说起,那臧霸带着泰山贼下山前往青州,只是,让人没想到的是,本以为会被官军清剿消灭的他们,竟然奇迹般的歼灭了青州官军,并且还在青州站稳了脚跟。
此后,随着刘玄德南下,与青州黄巾相争,那时,为了补充兵员,青州黄巾便以青州的田亩钱粮作为诱惑,开始从泰山招募民壮。
刚开始,仅仅是山上的土匪黄巾跟随前往青州,但在越来越多获得了钱粮土地的泰山子弟回郡之后,更多的山民都选择的迁移前往青州,发展到了现在,不仅是山民,泰山郡的许多平原地区,许多无地百姓也都在黄巾军的招诱下选择了迁移。
这世上啊,一切的问题原因都源自于人。
一贯的人口流出,使得泰山郡人多地少的局面得以缓解,反而因为自身的复杂地形而在周边战乱之时保留了一丝和平,成为了这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