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是汉地的那什么幽州刺史,刘虞,就是与我等胡人亲善的那位,在汉地广开边市。敞开了与胡地通商。慕容,你刚从中部鲜卑过来,你来给从之讲讲。”
素利望向南方,诉说其耳中听闻的消息,说到最后,干脆叫传送讯息的本尊来讲解情报。
慕容拔一直在侧,闻言立即上前,朝着素利以及李先行礼后,口称大人道:“李大人,仆自雁门郡东向,途径右北平时,听闻汉地幽州牧刘虞下令,汉胡友好,广开边市,互通有无。听说此次开市,并无多少禁忌,粮食、铁器,乃至兵器。只要出钱,那些汉人商贾也能运来。”
“唔,此事应当为真。”
李先闻言,沉吟着点头答道,刘虞的大名他早有耳闻,幽州的乱局刚刚平定,刘虞想要安抚作乱的乌桓人、趁火打劫的鲜卑人,就必须拿出互市这种好处,而且此人与公孙瓒在幽州一个打一个拉,倒是轻而易举荡清了幽州的纷乱。
想到素利帐落里那些逐渐落灰的财货,他立即拱手劝道:
“主公,当务之急,应当趁此时机,以部中财货,换取汉地的兵甲、粮食,以供应大军征战!有了充裕的粮食在手,攻灭阙机、弥加二部不在话下。”
“从之此言,深合我意,此事就全权交由汝来操办吧!”
素利就像是完全不知道那些财货的价值一般,全部甩给了孤家寡人的李先独立施为。
“这...”李先顿时有些怔然,眼前的这位主公,虽然是胡人,有时候脑子不好使,做出些哭笑不得之事,但眼前的这份实实在在的信任,着实让李先颇为感动。
“诺,主公放心,仆必定办好此事,以报主公之恩。”李先当即揖首拜下,语气诚挚道。
与商徒打交道总是吃亏的素利本就不愿参与此事,此刻也乐得获得李先的效忠。
只见他扶起李先,连连摆手,指着下边的骑兵队李先道:“好了,还是说回军略。从之觉得,咱们能否在草原上,建立支常备军,以备不时之需?”
略过与汉地通商的事宜,素利又与李先探讨起部落中建立常备军的想法。
眼前的这些奔驰胡骑,碍于钱粮,聚在一起的时间终究是少数。其最终还是要回到各个部落,由部落中的牧民供养。
素利在玄菟郡城下见识过那些汉地的募兵,对那些募兵的素质记忆犹新,故而念念不忘,而且其中道理也很简单,经常训练的兵卒,肯定打得过那些忙于生产荒于训练兵卒。
这里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便是素利作为头人,很清楚草原头人的痛点,那便是身边的兵力有着上限,别看胡人寇掠动不动就数万控弦,但那是建立在胡人事先经过全体、全境动员的条件之下的。
此时一般来说,草原头人周边的兵力,最多也就数千,很难在不动员的情况下,调集兵力。
这种状况下,就有一个重大隐患,那便是极易遭遇敌人的偷袭。
素利这些日子干得最多的事情,便是率领精锐兵马,快马疾驰偷袭头人营帐,往往将头人剿灭,其部落便可顺手接纳。这类事情玩多了,他自然也怕敌人将这战术用到自己身上。
好在李先对此早有方略,在他看来如今草原之上的兵制,五人一帐,一帐出一丁,已经相当成熟,乃至是不影响生产的极限状态了。
只是游牧低下生产力注定了这些兵力不可能汇集在素利的身边,要分散在各个牧场之内。
在李先这种外人看来,阻碍素利想法的有两条:
一是交通,草原之上低劣的交通情况,束缚了物资的交流规模,使得集合军队的成本过高。
二是生产模式,常备军需要足量的钱粮供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