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是防御力拉满,身体还少了许多束缚,使得身形更加灵活,在战场上的优势自不必说,武器先一步临身,那是生与死的区别。
注意到张辽脸上震撼的表情,公孙度大笑,接着摇摇头,感慨道:“好东西,可惜量产不了!”
张辽先是疑惑,接着又恍然,紧跟着点头。
此时的他算是明白了前些日子冶铁所匠人来军营找他量体的原因了,那些人不是用皮尺,而是使用膏泥做板,那副做派,简直就是将他的身体给拓印了去。
“这是量身定制的?”
“正是,所以不能量产,后续给大军使用的是一种通用版铠甲。”公孙度颔首,接着又像是想起什么好笑的事情般笑出声道:“哈哈,到时发给士兵的不止甲胄,还有锉刀...”
这也是一种权宜之计,郡府不可能为每一名士兵量体定制甲胄,只能像后世的衣服一般,采取通用的规格制造,配发给士兵,再由士兵自己根据使用习惯、体型进行改装。
“嗯!那也不耐啊!”
张辽此时去掉面甲,抹了抹脸上的汗水,闻言搓着下巴点头,并不觉得是坏事,此时军队的铠甲普及率并不高,士兵普遍身着的还是皮甲,他身上这样的精良甲胄以往都只有朝中大员才有穿戴的资格。
而且,长在并州边地的张辽很清楚,作为兵卒,都是有自己改造甲胄的传统的,没有人会穿着不合身的甲胄上战场。
在他看来,士兵的防具从皮质转为了铁质、乃至钢质,已经是飞跃式的进步了。
“产量怎么样?”作为军官,他最为关心的还是产量,急切追问道。
“现在没多少,只做了少数将领的铠甲,当前的铁场产量都投放在农具上了。”公孙度摇头,靠着身后的木桩,给有些失望的张辽算了笔账:“冶铁所可算有的忙了,炉火从去年秋到今年开春,就没有熄灭过。农具、兵器、器械,样样都需要铁。”
张辽点头表示理解,他还是有些政治头脑的,并不会为了军队武备而荒废了生产。
“不过,等城外的铁城建好,全军都披上甲没问题,杜老保证了的。”公孙度站直了身子,望向城外的方向,露出笑容道。
“当然,杜老的本事,如今辽东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张辽听公孙度再度提起杜期,也禁不住赞道,这确实是辽东公认的大匠。
杜期自上任以来,兢兢业业,以襄平冶铁所一处的产能,供应了几乎整个辽东郡的铁器空缺。
为了开春的春耕,各地农庄、地主都在采购铁器、农具,本来会因为需求而导致铁器价格上涨的情况并没有在辽东发生。反而因为杜期为首的工匠团的攻关下,辽东的铁器产量不断上升,而在襄平城到城外铁山的原料供应线路建设完成后,更是实现了产量的大爆发。
这种局面,不仅仅是官方上的公孙度张辽为之赞叹,民间的农夫、地主、商人都在为铁器的足量供应而惊讶不已,加上杜期为人处世极为公道,并且对小民十分照顾,民间威望日隆。
“嘿嘿,那是当然,也不看看是谁带回辽东的!”
公孙度发出得意的笑,像只偷了鸡的狐狸,杜期怎么说也是他从洛阳带到辽东的,听到其他人夸赞杜期,他也是极为高兴。
同为公孙度自洛阳带回的人物的张辽闻言,跟着发出笑声,只是心中略微有些失落,他的一身本事,可还没有发挥出来呢!
“怎么样?这套甲做你设想中的具装甲骑甲胄如何?”公孙度见状,调转话题问道今日的正事。
“嗯,批膊有些过于厚重了!”张辽抬手,指着肩膀处的甲片道:“短时间还好,时间一长,就有些妨碍舞动兵器。”
“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