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他们懂什么礼乐诗书,更没有学习经典的必要。他们只要会三百个常用汉字的读写即可!哪怕是被士人鄙视的减体字。诸位,未来的战场上,某需要的是能够看懂、记录、传递军令的兵卒,而不是夸夸其谈的儒士。而到了民间,这些人又能看懂官府的告示,能向普通百姓宣传我等的政令。”
此言一出,许多如阳仪一样的学儒的皱起了眉头,心中起了阴霾:主公这是排儒?不过其他的领兵之人都在点头,他们心中清楚,公孙度所说的这些都是基层军官应当具备的素质。
“其次,某需要他们会千以内的加减乘除,乘法表要普及到每一个孩童手里。他们要会数数,会计算军资的多少,计算兵卒的人数,乃至计算粮草的剩余,而这些在将来战场都是极为有用的。他们到了民间,不仅能为家里计算收入支出,还能去往商社管理财账,乃至进入官府当计吏。”
“再者,某还需要他们知道一些常识,知道分辨南北,认识地图,知道我辽东位于天下的何处,知道万物的常理,从不被愚昧巫术蒙骗。”
公孙度一口气说了三点,其实换到后世,就是小孩子都要学的三门课:《语文》《数学》《自然》。
“木老!这《急就篇》可以学,不过只能作为进阶教材,给那些学完了基础教材,还有余力的学生学习。”公孙度讲完,回转榻上,对着一侧的木央说道。
“某还是那句话,做事要讲效率,学习也一样。对小孩子,不用讲高深的,教他们学会你我他,天地人,这些常用字即可。”见到木央面有疑惑,公孙度凑近低声道。
木央感到疑惑的其实是公孙度对儒家经典的教化之力表现的极为不感兴趣,按理来说无论哪一个统治者,都会希望治下的百姓知晓忠义,对上忠诚的,为何公孙度如此不在乎呢?
木央还是对公孙度提出了自己的疑惑。
“你说忠义?”公孙度听到木央忧虑之事,砸吧下嘴,他还真不为此忧心,纵观历史,中国有多少可歌可泣的人物,他们难道都只是对那一家一姓忠诚吗?
“木老你所忧虑之事,可以添加一些课本读物,穿插些忠义故事解决。”过了老半天,木央都以为公孙度不会对此回答的时候,公孙度轻轻说了一句。
还说了一句让木央摸不着头脑的话,“这个世界终究还是物质的,唯心终究无法改变残酷现实。”
.......
翌日,襄平城太守府
这里此刻汇集了许多的大匠,不只是公孙度在洛阳的收获,还有许多公孙度在路上的‘捡漏’,还有辽东地界上有名的匠人,都在公孙度邀请名单之上。
这些匠人都颇为兴奋,大抵都是从民间听闻了新任太守,不喜财货、美女,反而是一心迷上了匠作之事的传言。
不过众人在与其他大匠交流之后,逐渐惊觉,这位新任太守在匠作之事上颇有成就,不仅在青州制作了惠及万民的独轮车,还于龙口制造了海船船主人人赞颂的公孙帆。令人惊讶的是,昨日里其人还在冶铁所内为众多冶铁大匠讲解冶铁学问。
“这位太守,学识如此渊博,莫非天人?”这些常年讲神鬼之事的大匠情不自禁发出疑问。
杜期今日难得穿了身整齐衣服,本以为来此就只是来参加一场宴席,没想到却是先让他们在校场集合。
杜期跟随众人来到校场,第一眼就看到了中央的木台上放了一具常见的三脚耧车,旁边还有一堆零件。
“噫?那不是耧车吗?太守将这玩意放在高台上作何用处?”有人也看到了台上的耧车,向左右问道。
“莫非是为了彰显太守爱民,亲自躬耕?”有人觉得这是公孙度的政治作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