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二十二年的深秋,长安城内处处洋溢着喜庆与繁盛的气息。东征高句丽的捷报早已传遍全国 —— 唐军在李绩、薛仁贵率领下,一举攻克平壤,高句丽国王降唐,东北边疆彻底平定;西域方向,安西都护府将士挫败大食的试探性进攻,巩固了葱岭以西的疆土,丝绸之路再度畅通无阻;国内更是喜事连连,长安至洛阳的铁道试运行顺利,河东煤矿的水轮驱动系统大幅提升产能,冶铁、纺织、造纸等行业因技术革新焕发生机,粮价稳定,商旅云集,一派国泰民安的景象。
国力的鼎盛与声威的远播,吸引了周边数十国的目光。波斯使者带着两河流域的地毯与琉璃,穿越沙漠戈壁而来;大食虽与大唐在西域有边境对峙,却也遣使携鸵鸟与香料,意图窥探虚实、维系贸易;天竺使者捧着佛教经卷与象牙雕刻,沿丝绸之路东段缓缓东行;林邑、真腊的使者则乘坐海船,经广州北上,带来了热带的象牙、犀角与珍奇药材。一时间,各国使者云集长安,负责接待外国使节的鸿胪寺人满为患,庭院内停满了载满贡品的驼队与马车,不同语言的交谈声、驼铃声交织在一起,成为长安城内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这日清晨,含元殿内外早已布置得庄严肃穆。殿前广场上,玄甲军士兵排列成整齐的方阵,甲胄在朝阳下泛着冷冽的光芒,手持的长枪如林,气势磅礴;殿内,文武百官身着朝服,按品级分列两侧,手持笏板,神情肃穆。李世民身着明黄色龙袍,端坐于御座之上,太子李恪侍立在侧,目光沉稳地注视着殿外。
“传各国使者入殿!” 随着内侍官高亢的唱喏声,各国使者在鸿胪寺官员的引导下,依次步入含元殿。波斯使者身着华丽的锦袍,头戴高帽,手持国书,恭敬地走上前,用略带生硬的汉语说道:“波斯国王谨遣臣,向大唐天可汗献上琉璃百件、地毯千匹,祝天可汗圣体安康,大唐永享太平!” 说罢,双手奉上国书与贡品清单。
紧接着,大食使者上前,虽态度略显谨慎,却也难掩对大唐的敬畏:“大食哈里发听闻大唐东征大捷、西域安定,特遣臣献上鸵鸟二只、香料百斤,愿与大唐保持通商,共护丝绸之路畅通。”
天竺、林邑、真腊等国使者也纷纷上前,献上本国的奇珍异宝,言辞恳切地表达对大唐的臣服与敬意。李世民端坐御座,面带微笑,一一颔首回应,命内侍官收下贡品,并宣旨:“大唐向来怀柔远人,与各国和睦相处。尔等远道而来,一路辛苦,朕已命鸿胪寺备好宴席,款待诸位。愿此后大唐与各国互通有无,共享太平。”
朝会间隙,鸿胪寺官员按李世民的旨意,带领各国使者参观长安。使者们走出皇城,立刻被眼前的景象震撼 —— 宽阔的朱雀大街上,马车与行人往来如梭,两旁的店铺鳞次栉比,绸缎庄、瓷器店、酒楼、茶馆一应俱全,商品琳琅满目;街角处,几名工匠正在演示水轮驱动的纺车,丝线在轮轴带动下自动缠绕,效率之高让天竺使者惊叹不已;远处,一列由驮马牵引的铁道车厢缓缓驶过,车厢上装载的粮食与货物堆得如山,波斯使者忍不住问道:“此钢铁道路与木轮车,为何能承载如此重负,行得这般平稳?” 当得知这是大唐新发明的 “铁道”,能让物资运输效率提升数倍时,使者们纷纷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
午后,使者们又被带到长安城外的冶铁作坊。作坊内,巨大的水轮正驱动着皮囊鼓风器,源源不断地向炼铁炉内送风,炉温之高让铁器熔化如流水,工匠们只需操控模具,便能铸造出锋利的兵器与坚固的农具。大食使者抚摸着刚铸造完成的陌刀,感受着刀刃的锋利与重量,眼中满是敬畏:“大唐的工巧之术,竟如此神异!这般兵器与农具,足以让大唐军威无敌、百姓富足啊!”
夜幕降临时,各国使者回到鸿胪寺,仍在兴奋地讨论着日间所见所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