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天恩浩荡,田间地头,村口树下,皆言‘贞观天子,真乃尧舜再世’!此情此景,皆是陛下仁政所泽被啊!”
“好!好!好!”李世民再也抑制不住胸中澎湃的激流,连道三声“好”,霍然从御座上站起,明黄色的龙袍在殿内拂动。他在御阶前踱步,步履轻快,仿佛魏征口中描绘的田野丰收图景、闾阎安宁之声就在眼前耳边奏响。流民归附,仓廪渐丰,民心安定——这幅由均田制勾勒出的治国理想图景,正从纸面上的蓝图,一步步化为帝国大地上生机盎然的现实。均田制这剂医治隋末创伤的良药,在经历了初期的阵痛与磨合后,终于开始显现出它强大而持久的生命力,如同深埋地下的根须,牢牢抓住了帝国的根基。
“玄成!”李世民大步流星地走到魏征面前,伸出有力的手,重重地拍了拍这位以耿直闻名的臣子略显清瘦却异常坚实的肩膀,目光灼灼,“你为国为民,不辞万里风霜,巡察地方,明察暗访,洞察秋毫,直言敢谏,为朕带来这四海升平的佳音!山东能有此治效,卿之功,不可没!”
魏征心头一热,深深躬身,几乎及地,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微颤:“陛下谬赞!此实乃陛下圣心独运,明见万里,所颁政令如日月昭昭;中枢诸公运筹帷幄,地方百官恪尽职守,用命于王事;加之百姓感念皇恩,不吝血汗,勤劳耕作于田野之间。臣不过一介奔走之吏,尽人臣之本分,行分内之责耳,何功之有?”
“哈哈哈哈哈!”李世民开怀大笑,笑声在紫宸殿高大的穹顶下回荡,充满了志得意满的畅快,“好一个‘尽本分’!玄成此言,质朴无华,却道尽了为臣之要!然有功必赏,乃朝廷法度,亦是朕之心意!”他收敛笑容,神情庄重,“魏征听旨!卿公忠体国,巡察有功,特进封郑国公!加赐实封八百户!望卿持此公心,再接再厉,为朕之耳目,洞察四方,监察百官,使我贞观新政,如日月之行,遍照寰宇!”
“臣……”魏征猛地抬头,眼中瞬间涌起复杂的光芒,有激动,有感慨,更有沉甸甸的责任。从昔日直言犯谏、被戏称为“田舍翁”的倔强谏臣,到如今位极人臣、封疆裂土的郑国公,这一路行来,几多风雨,几多砥砺。唯有君臣相知,肝胆相照,方能共克时艰,同铸这煌煌盛世。他撩袍跪地,深深叩首,声音带着金石般的铿锵:“魏征,谢陛下隆恩!敢不竭尽驽钝,以报陛下知遇,以慰天下苍生!”
山东均田成效卓着的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迅速传遍了长安城的宫阙府衙,也飞向了帝国的每一个角落。这无疑是一剂强心针,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上下推行均田制的信心和决心。朝堂之上,关于均田利弊的争论声顿时小了许多。李世民雷厉风行,旋即颁下严诏,要求关内、河东、剑南等尚未完全落实或进度迟缓的道、州、府,务必加快均田进度,限期完成田亩清丈与授田事宜。诏书中措辞严厉,特别强调要“严查豪强占田逾制、隐匿兼并之弊”,要求监察御史、地方刺史“明察暗访,务求政令落到实处,不得敷衍塞责,使朝廷德泽壅塞于上,黎庶饥寒困顿于下”。帝国的身躯庞大而复杂,此刻,在均田制提供的稳定基石之上,正源源不断地汲取着来自广袤田野的养分,蓄积着更为蓬勃、更为强大的力量,准备迎接一个更加辉煌的未来。这均田的硕果,不仅慰藉了饱经沧桑的苍生,更夯实了贞观盛世的宏图伟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