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好,保持这个速度,我看它电池组能坚持这种状态多久。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G500电池组以五千千瓦的功率持续输出,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马拉松选手,非常稳定。
它的优异表现,再次让艇上的众人感到欣喜。
每过半小时,师万里就记录一次数据。
第二小时,Soc下降3.2%,温度37度。
第四小时,Soc下降6.4%,温度稳定在38度。
第八小时,Soc下降12.8%,温度……还是38度。
令人激动的是,无论放电电流多大,电池组的温度在达到38度后就不再上升。
王磊调出了热成像图,发现在电池模组内部,热量以一种近乎完美的均匀方式分布,没有任何热点。
这种自带的热能散发特性,完全超越了传统的电池。
第十六小时,指挥舱内的工作人员开始换班,但G500电池组依然在全功率输出。
此时它已经释放了八十兆瓦时的电能,相当于一个普通家庭三十年的用电量。
深度调整至四百米,保持航速。
张伟也想要测试这艘潜艇的极限。只有摸清了新潜艇的脾性,给以后使用的战友提供完善的性能参数,以后这型潜艇正式服役时,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
四百米深度,水压达到四十个大气压。
第二十四小时,休息过后回来换班的师万里精神抖擞,看了一眼屏幕,Soc显示为52%,电池组性能依然。
这次的持续大电流放电测试,坚持了这么久,可以说已经完全取得成功。
但大家还是忍不住想要知道这组新电池的极限,都盼望着它能继续坚持,创造更大的奇迹。
此时的G500电池组内阻仅增加了1.2%,电压下降6.8%,而且这两项数值在第十小时后就几乎不再变化,一直到现在。
也许,等它的电量差不多耗尽时,电压才会下降吧。
师万里填着测试记录,喃喃自语道:
这实在是太让人意外了。任何电池持续大电流放电这么久,内阻应该增加至少20%,电压应该下降至少15%才对。
第三十六小时,当大部分艇员都已经适应了这种的高速航行时,意外发生了。
性能拉到极限的长时间航行,让潜艇内部某些机械设备顶不住了。
不过这些小意外对专门测试新装备的刘伟等人来说如同家常便饭。
警报!三号冷却泵故障!机电长的声音划破了指挥舱的平静。
潜艇的冷却系统采用冗余设计,失去一台泵意味着散热能力下降三分之一。对于传统电池组来说,这足以触发过热保护,必须立即降速。
注意电池温度。师万里猛然抬起头大声喊道。
温度。。。40度,还在缓慢上升。
注意观察,达到临界点前,一定要切断供电。
明白。不过按现在的上升速度,达到临界点大概需要三个多小时。
师万里等人顿时愣住了。
三小时?传统电池在这种工况下,温度每升高一度可能只需要十分钟。
而现在,失去一台冷却泵的G500,温升速率竟然只有每小时10多度。
了解完情况后,张伟果断下令:
保持航速,密切关注。把三号冷却泵故障排除后,暂时不用启动。
就要这样提前把潜艇上存在的不足和极限找出来才好,这才是他们工作的意义。
五小时后,电池组温度也没有突破到临界值80度,最终在70度时稳定了下来。
师万里在日志本上写下了加了一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