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五次,去年中秋还从赵府带回来一匣子‘贡品糕点’,我让暗卫查过,那匣子底层有夹层,藏过密信。赵德海肯定会把炸码头的地点、硝石的藏处记在密信里,绝不会随口告诉旁人,王氏作为他安插在沈家的眼线,说不定见过这封信。”
沈清歌沉吟片刻,指尖摩挲着梨花扣的边缘:“王氏确实可疑。她卧房里有个梳妆台下的暗格,我见过她偷偷往里面放东西,而且她身边的张嬷嬷是赵德海的人,会武功,平时寸步不离。要从她那里拿密信,得先引开张嬷嬷。”
“这好办。”萧澈立刻接话,“我让暗卫营的‘影’组去办,他们最擅长伪装。明日下午未时三刻,王氏会去佛堂念经,张嬷嬷会在佛堂外守着——‘影’组的人会提前扮成沈家的杂役,在未时二刻故意把水桶打翻在佛堂门口,污水溅到张嬷嬷的衣服上,她爱干净,定会去后院清理,你有半柱香的时间搜卧房。”
沈清歌点头:“我记着了。另外,我可以让春桃配合,她是母亲的陪嫁丫鬟,跟着我长大,忠心可靠。到时候她去佛堂送茶,能帮我盯着王氏的动静,一旦王氏提前离开,她会咳嗽为号。”
“第二步,调动兵力埋伏,堵死他的退路。”萧澈的剑鞘尖移到西港和东港之间,“赵德海最擅长声东击西,说不定对外说炸东港,实际炸西港。我会联系兵部的李尚书,他一直是我的人。但赵德海最近在兵部安插了不少眼线,不能明着调兵,得用密语。”
他拿起蜡烛,在“西港”旁滴了滴烛油:“我会用飞鸽传书给李尚书,信里用‘茶’代指兵力,‘西港茶肆’代指西港埋伏点,‘东港渡口’代指东港——这样即使信被截获,也看不懂。李尚书会调三百名精锐,伪装成百姓,明日下午前到位,分别守在西港码头的三个入口、东港的了望塔,还有连接两港的官道上。”
“漕运暗河也不能漏。”沈清歌立刻补充,指尖点了点地图上的暗河出口,“赵德海落败,十有八九会从水路逃——暗河有三个出口,分别在西港下游的芦苇荡、东港的废弃码头,还有一个在城南的枯井里。前两个他肯定知道,但第三个是外祖父当年为了应急修的,只有漕运帮的人清楚。”
她抬眼看向萧澈,眼神笃定:“漕运帮的周帮主,当年外祖父在他被官府诬陷通匪时,冒死呈上证据救了他全家,他曾说‘沈家有难,漕运帮万死不辞’。我让春桃去送一封信,信里附外祖父当年的亲笔信,周帮主见信必信。他会派二十艘快船,分别守在三个暗河出口,一旦发现赵德海的人,立刻拦截。另外,漕运帮的兄弟熟水性,还能潜到西港码头下,看看有没有水下的硝石据点——赵德海说不定会在码头的木桩下藏炸药。”
萧澈眼底闪过赞许,剑鞘尖在“枯井”旁画了个圈:“这个出口好,我们可以在这里设个伏。我让暗卫带五十名弓箭手守在枯井附近的树林里,等赵德海自投罗网。漕运帮那边,春桃什么时候能出发?我让暗卫给她备一匹快马,从沈家到漕运帮总坛有六十里,快马四个时辰能到,让周帮主明日傍晚前把布防方案传回来。”
“我今晚就让春桃准备,明日卯时出发。”沈清歌应下,又想起一事,“对了,硝石遇火会炸,不能让士兵用明火,得让李尚书准备些水囊和湿布,万一遇到硝石,先用水浇灭。”
萧澈立刻点头:“我会在信里加上这一条。”
“第三步,护百姓、收铁证。”萧澈的剑鞘尖最后落在“灯棚”的位置,“上元节灯棚主要集中在西港码头附近的三条街,到时候会有上万百姓去看灯,一旦爆炸,后果不堪设想。我让暗卫提前查灯棚的布局,在每条街的路口设三个疏散点,每个疏散点配十名士兵,伪装成卖糖画、猜灯谜的,手里拿着红色信号弹——一旦发现硝石或可疑人员,就放信号弹,士兵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