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有趣,世界上最早的即时通讯软件,并不是MSN。而是1996年,由三名以色列人开发的ICQ。在讲MSN之前,机哥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这款软件。
CQ的意思是ISeekYou,我找你。它奠定了“聊天软件”最基础的逻辑:主界面是好友列表,选定好友发送消息。
在那个拨号上网的年代,ICQ可谓是一款杀手级应用。人们从来没想过,相隔千万里的两个人,只要同时坐在电脑面前,就能实现如此便捷的沟通联系。
毕竟,能互相联系的网络,才称得上互联网嘛。而当时,一名远在中国深圳的青年,也瞄准了这个好东西。1999年2月,这位名叫马化腾的小伙子开发出了OICQ。
一个叫ICQ,一个叫OICQ。你说这之间有什么关系?咱也不敢说,咱也不敢问。反正ICQ是忍不了,在2000年向OICQ发出了商标侵权的律师函。
马化腾被迫把OICQ改名为QQ。自此,一场新世纪的即时通讯软件大战即将上演。本土作战的QQ自然参与其中,而大战的另一方,并不是ICQ。
要我说ICQ也真是不争气,一手好牌打得稀烂。1998年,AOL美国在线收购了ICQ,往软件里添加了广告和附加功能,产品变得极为臃肿。
才诞生两年,份额还没抢占完就急着寻求商业化,用户们自然会用脚投票。那么QQ的对手是谁呢?嗯没错,正是本文的主角MSN。MSN出身名门微软,可以说是含着金汤匙出生。
背后有全世界顶尖的技术人才,还坐拥Wdows的生态福利。顺便吐个槽,它这名字也带有浓浓的微软风(生怕别人嫌它短)。初代的名字叫MSNMessengerService,后来才简化成MSNMessenger。
再到后面改名成WdowsLiveMessenger。这名字长度……真是让人心累。。不过,国内大多数人还是把它简称为MSN。至于界面和功能嘛,其实都大同小异,都是ICQ那套逻辑。
你想想,全球第一的软件公司,在全世界最流行的操作系统上,推出了一款即时通讯软件。要硬碰硬,谁能顶得住?
MSN像一阵旋风,席卷了全球互联网。在当年最辉煌的时候,MSN在全球市场拥有3.3亿用户,市场份额高达40.67%。当时还是小公司的腾讯鸭梨山大。
而更大的问题,还在于格调上。因为有微软的光环加持,再加上软件本身设计优秀,给MSN带上了一份商务气质。
还记得当时,MSN几乎成了商务人士、都市白领的标配。再给自己起个英文名:Vi、Bill、Bob、Vivian……逼格简直满分。至于QQ,一听就很low啊。。小孩子才玩QQ,大人都用MSN”是机哥当年听得最多的话。
虽然很假,但此般种种反映出来的品牌形象,还是深深影响着商务人士们。另一方面,QQ出的很多功能确实是面向年轻用户们的:花里胡哨的QQ秀。
设想一下,如果你当年加了一位西装革履的商务伙伴的QQ,一看网名叫:ジ尐爷﹏丶狠拽彡你还会愿意跟他合作吗?
QQ和MSN的激烈竞争,在2005年MSN正式进入大陆市场的时候,到达了顶峰。当年,QQ在国内的市场份额是78.8%,MSN才刚来就有13%。
更可怕的是,在2000万高端商务人士用户中,用QQ的有950万,用MSN的反而有1050万。也就是说,MSN掌握着更高质量的用户,未来商业化的想象空间也更广阔。
这么一说,MSN的潜力简直无敌。可事情往往不会朝着预想的方向发展。MSN在国内出道即巅峰,之后的几年每况愈下。
2006年Q4到2007年Q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