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心所向以及众望所归,正在连续不断地越累越高。
当朱媺娖“率众”杀到北之星的外城城下的时候,被吴三桂给放进关的清军,也正好从山海关赶到了北之星的外城城门之下,这两拨人马分别想从两个不同的外城城门,进入北之星,而面对这样的情况,城中的起义军居然就选择了按兵不动。
接下来,这三方之间的人马,就僵持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都没有出现一丝一毫的局势改变,直到城中的起义军,再也忍受不了缺水缺粮的艰苦生活之后,他们便主动地打开了北之星的外城城门,迎战驻守在城外的清军,是的,城外的清军,切断了城中的水源补给和粮草供应。
另外,也只是清军这边,切断了城中的水源补给和粮草供应,大秦那边可是没有切断粮水的,相反地,他们还主动给城中的起义军,提供美味的食物和干净的水源,但是,这提供的粮食和水源,只够一半的起义军所消耗的。
为了抢夺有限的粮食和水源,城中的起义军,自然就会无可避免地产生内讧,为了平息愈演愈烈的内讧,李自成和张献忠二人就只能做出指示,开城门杀出去,把那些不顾我们死活的清军,都给杀个片甲不留。
没办法,其实李自成和张献忠二人,也想开城门去对付大秦大军的,但是他们俩麾下的士兵们不愿意啊!正所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在吃了大秦大军所提供的粮食和水源之后,这些士兵说什么也不肯把矛头,给对准大秦大军开战,所以他们就只能把满腔的怒火,都给宣泄到了清军的头上。
接下来的战斗场景,便没有任何的技巧和诡计可言,起义军和清军之间的双方人马的战斗场景,就像历史上的香积寺一战一样,是没有任何智谋地进行乱砍乱劈,砍赢了的阵营就是最后的胜利者,砍输了的阵营就是祸乱天下的贼人,成王败寇的千古至理名言,在这场战斗当中,被展现得那叫一个淋漓尽致。
俗话说:这战斗一打响,有很多事情,都会成为未知的变数,起义军和清军之间的这场互砍互劈,大秦阵营原本是在坐山观虎斗的,结果,不知道是李自成还是张献忠、是多尔衮还是多铎,反正就是这四个人当中的其中一个人,居然偷偷地下令,悄悄地派人前来袭扰大秦的阵地。
于是乎,就这么一次小小的袭扰,就让原本按兵不动和作壁上观的大秦大军,也加入到了起义军和清军的互砍互劈的较量当中,双方大战瞬间就演变成了三方混战,多了一方势力的参与,结果却依然还是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互砍互劈,只是最终的结局就演变成了,砍嬴的是胜利者,砍输的另外两方就都是祸乱天下的乱臣贼子。
在这三方人马的队伍当中,都有江湖人士的参与,在面对千军万马的时候,武功处于中下游水平的江湖人士,他们的实力就显得捉襟见肘,他们如果只是击杀四五个士兵,尚且显得游刃有余,但若是同时面对七八个士兵的联合围攻,他们的武功就显得有些鸡肋多余,武林人士被普通士兵给打得抱头鼠窜,在三方混战的战场当中,都已经是一种见怪不怪的常态现象了。
而武功水平处于中上游的江湖人士,他们就可以在多名士兵的围攻当中,游刃有余地来去自如,虽然他们也杀不了多少数量的敌军,但是他们想要在千军万马的混战当中,保住自己的一条性命,还是绰绰有余的。
至于像袁承志这样的超级高手,士兵的数量在他们的面前,就已经失去了所有的意义,虽然他们这些超级高手也没有能力杀光所有的士兵,但是他们却能够犹如入无人之境的在千军万马的混战当中,肆意妄为地随便浪。
这场由三方阵营所引发的超级大混战,前前后后一共持续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才慢慢地偃旗息鼓,在此期间,李张二人和清军的将领们,他们都只顾自己的本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