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暗银色灵光,也随之出现了不易察觉的明灭闪烁!
“嗯?”赵亮猛地睁开眼,眉头紧锁。刺痛感尚在其次,关键是这紊乱的灵气场,极大地干扰了他运转功法、冲击瓶颈的效率!他之前忙于俗务,每次来修炼都是匆匆汲取灵气便走,加之自身功法对灵气的提纯效率本就远超常人,竟一直未曾深究这聚灵阵的细微异常。
此刻静下心来,以他源自现代科学的、追求极致精确与逻辑的思维模式去审视这古老的聚灵阵,种种“不合理”之处便如同显微镜下的瑕疵,被无限放大。
“聚灵效率低下,波动阈值容忍度过高…灵气逸散率超标…节点灵力共振存在相位偏移…”赵亮低声自语,脑海中瞬间掠过一连串基于现代能量学、流体力学构建的评估模型。他强大的灵识如同最精密的扫描仪,瞬间覆盖了身下整个聚灵阵法,深入到每一条符文线条的灵力流转之中。
在他的“感知”视野里,那暗银色的阵法线条不再神秘玄奥。它更像是一幅由无数“能量管道”构成的复杂电路图!灵气如同电流,在“管道”中奔涌。然而,这幅“电路图”设计得极其粗糙!
许多关键的“能量节点”(阵法枢纽)位置不够优化,导致灵气流在交汇处产生对冲、涡流,白白损耗能量,并产生噪音般的紊乱波动(即赵亮感知到的“杂质”灵气)。一些“管道”的导灵性存在差异,如同电阻不均,造成灵气流速度不一致,进一步加剧了紊乱。而最核心的问题,在于整个阵法的“反馈回路”设计缺失——它像一台只会傻乎乎输出功率、却不会根据负载自动调整的老旧机器,当汇聚的灵气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内部的紊乱加剧到某个临界点后,无法自我调节稳定,反而会形成恶性循环,加剧能量逸散和内部冲突!
“这哪是聚灵阵?分明是个灵气搅拌机加漏勺!”赵亮忍不住吐槽,眼中却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本就是刻在他骨子里的本能!
他立刻从储物袋中取出纸笔——并非符纸朱砂,而是厚实的硬皮纸和炭笔。他需要记录,需要建模,需要推演!
沙沙沙…
炭笔在纸上飞快地滑动,发出急促的声响。赵亮彻底沉浸其中,忘记了时间,忘记了疲惫。他不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修炼者,而是一个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的工程师,一个试图破解古老机器奥秘的科学家。
纸上,古老的聚灵阵图被精确地临摹下来。紧接着,赵亮开始在这基础图样上,用另一种截然不同的风格进行标注、修改、推演。
他摒弃了传统阵法师那种玄之又玄的“道韵”、“气机”描述,代之以冰冷精确的术语和符号:
“节点A(艮位枢纽),偏移角度7.5度,导致灵气流对冲角过大,湍流系数超标,建议左移三寸七分…”
“回路b-c(离火通兑泽),导灵性差异率18.7%,形成局部高压区,是主要灵力噪音源(杂质灵气主产地),建议嵌入‘流纹玉’薄片进行均压导流…”
“核心聚灵涡旋(坤地引灵眼),缺乏负反馈抑制机制,当灵气浓度达到阈值(约标准值1.3倍),涡旋稳定性下降,逸散率激增,需增设小型‘空灵石’构成的自适应阻尼回路,公式推导如下…”
炭笔线条纵横交错,复杂的几何图形、能量流箭头、带着现代数学符号(如Σ、Δ、φ)的公式推导、以及精确到毫厘的修改方案,密密麻麻地布满了整张图纸。古老玄奥的阵法图样,被赵亮硬生生拆解、重构,赋予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充满逻辑与秩序感的“科技美学”。
他时而凝神计算,时而在图纸上快速勾勒,时而停下笔,指尖凝聚一点灵光,在身下的阵法线条上某个位置轻轻点下,输入一丝极其细微、频率独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