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想要从中脱颖而出,反倒格外困难。
大殿内鸦雀无声,百官屏住呼吸,生怕惊扰了两人。
每个文人作诗都有自己的习惯,自从第一场诗文比试败给苏合后,百官便查明清楚,这闭眼便是苏合的习惯。
听说他在楚国求学之时,闭眼既作诗,睁眼既诗成,倒是传的神乎其技。
不过此时倒也没人打扰....
就在这极致的安静中,一阵突兀的脚步声格外清晰。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王平径直走向桌案,拿起笔便写。
百官脸上的表情瞬间僵住:从虞南风宣布题目,到王平走向桌案,不过短短几十息的时间,
他竟然又想好了诗词?是不是有些惊世骇俗了。
就算他在诗词一道天赋异禀,也不该连思考的时间都不需要吧!
知道你的明白你是六元及第的状元郎,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是文曲星下凡了。
真能这么快吗?
百官瞠目结舌,就连草原使团之中有些使臣都被惊的合不拢嘴。
二唯有王平自己清楚,闭眼片刻并非思考,而是在向前世的先贤告罪。
虽说“读书人借鉴不算偷”,但该有的仪式感不能少——若不装装样子,怕是会被人怀疑与草原有所勾结。
更何况,以他的诗词“储备”,作诗本就用不了多久。
百官神色古怪,心中暗自腹诽:
就算陛下早有安排,王平也该演得像一点才对,这般拙劣的演技,连他们都骗不过,更别说草原使团了。
陛下这次,怕是选错人了,换做朝中任何一位官员,那个不是影帝,一个个演起戏来,那叫一个活灵活现,入木三分,王平还是太年轻了,这演技,不行啊....
有些老油条子可惜的只摇头,一脸的失落,仿佛后继无人一般。
在众人的注视下,王平很快放下笔,心中默念:
“东坡先生,今日又要借您的诗词一用,还请莫要见怪……”
一旁的宦官立刻上前,将墨迹未干的纸张取下,重新挂了起来。
这一次,百官望向诗稿的表情,与此前截然不同——这阙词并未刻意卖弄技巧,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是世人公认的主流风格。
只见诗稿上写着:“浣溪沙·端午”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短短六句,不仅将端午的民俗风情展现得淋漓尽致,最后一句
“佳人相见一千年”
更是点睛之笔——这大概是最长久、也最真挚的承诺了吧?只是不知,词中的“佳人”究竟是谁,莫非是他的妻子?
而看到这一句,韩清瑶心中一动,歪着头眼睛布灵布灵的盯着王平,笑得极为甜美,开口问道:
“佳人相见一千年......”
“师兄写的真好,只是这句话是给谁写的啊?不知道师妹见没见过?”
虽说韩清瑶的语气中带着欣喜,可王平却感觉隐隐有一股寒意,若是回答不好,他可就要遭了。
一旁,韩震不动声色,耳朵却微微动了动,等待着王平的回答,这小子要是三心二意,指定没他好果子吃。
当即,王平的脑子飞转,转头朝着韩清瑶笑了笑,刮了一下韩清瑶的鼻子,故作惊诧道:
“还能有谁,当然是当年与我一同进学的小师妹了。”
“某人怕不是忘了与本郎中一同过端午的时光了?”
“哼,才没有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