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让人把蜂蜡放进一个小巧的铜锅里,铜锅是用精炼的黄铜打造的,导热均匀,不容易糊锅。然后把铜锅放在一个特制的小炉子上,炉子用炭火加热,火力不大,像温暖的春风一样。
蜂蜡在锅里渐渐融化,从固体变成了半固体,又从半固体变成了淡黄色的液体,像融化的黄金一样。随着温度的升高,蜂蜡散发出越来越浓郁的蜂蜜香,那香味弥漫在整个工坊里,钻进每个人的鼻子里,让人闻着心里甜甜的,仿佛置身于开满鲜花的蜜园。
等蜂蜡完全融化,表面泛起一层细腻的油光,李杰用一个精致的小铜勺,小心翼翼地将融化的蜂蜡倒入砂箱里那个清晰的印记中。他倒得很慢很均匀,像在进行一场神圣的仪式,确保蜂蜡填满印记的每个角落,没有一丝空隙,也没有产生气泡。蜂蜡遇到冰冷的细砂,很快就开始凝固,表面渐渐变得光滑起来,像一层薄薄的冰面。
老木匠和工匠们都围了过来,里三层外三层,把砂箱围得水泄不通。他们伸长脖子,瞪大眼睛看着,连大气都不敢喘,生怕自己的呼吸会影响蜂蜡的凝固。那个年轻的学徒狗蛋,因为个子矮,看不到里面,就踮着脚尖,努力地往上凑,结果因为看得太入神,没注意脚下,不小心撞到了旁边的桌子,发出 “咚” 的一声闷响,引得大家一阵侧目。他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吐了吐舌头,赶紧站好,脸上红得像熟透的苹果。
过了一炷香的时间,李杰估计蜂蜡已经完全凝固了,就用小铜铲轻轻地把蜂蜡从砂箱里取出来。当那块蜂蜡完全露出时,所有人都发出了惊叹声。一块完美的蜡模出现在大家眼前 —— 它和那块梅花母版一模一样,花瓣的形状、纹路,甚至连母版上一个细小的疤痕都清晰地复制了下来,仿佛是用母版直接克隆出来的,没有丝毫差别。
“我的老天爷!” 老木匠一把抢过蜡模,用粗糙的手轻轻地抚摸着,那手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眼里满是惊叹和不敢置信,“这蜡模连梅花瓣上的纹路都清清楚楚,比我用刻刀刻的还精致!你看这花瓣的弧度,这纹路的深浅,简直绝了!李大人,您这法子真是神了!我做了一辈子木匠,从没见过这么神奇的手艺!”
其他工匠也纷纷赞叹起来,七嘴八舌地议论着:“这也太厉害了吧,以后做模具就省事多了!”“再也不用愁模具不一样了,这下王婶和老王该高兴了!”“李大人真是太有办法了,什么难题到他手里都能解决!”
李杰笑着说:“这还没完呢。接下来,咱们就让工匠们照着蜡模的形状切割木块,这样效率就能一下子提高百倍了。”
老木匠连忙让人找来几块上好的梨木,梨木质地坚硬,纹理细腻,不容易变形,是做模具的好材料。他又挑选了几个手艺好、心思细的木匠,让他们照着蜡模制作木模。有了蜡模这个精确的参照物,木匠们的工作变得轻松多了。
他们先把梨木放在锯床上,用锯子锯成合适的大小,锯子拉动时发出 “吱呀吱呀” 的声音,木屑纷飞。然后用刨子把木块刨平,刨子在木头上滑动,发出 “沙沙” 的声响,木块的表面变得越来越光滑,像镜子一样能照出人影。接着,他们把蜡模放在木块上,用铅笔沿着蜡模的边缘画出轮廓,再按照轮廓,用刻刀一点点地雕琢。
以前没有蜡模的时候,木匠们全凭感觉和经验,雕出来的模具千差万别,有时候雕着雕着就跑偏了,最后只能把木块废掉,浪费了不少材料。现在有了蜡模,他们可以一边对照一边雕刻,哪里多了就用刻刀削掉一点,哪里少了就用凿子凿掉旁边的木头补上一点,就像照着葫芦画瓢一样,轻松多了。
第一个木匠做好木模后,小心翼翼地把它和蜡模放在一起比对,简直看不出任何差别,连老木匠都分辨不出来哪个是蜡模,哪个是木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