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如此,原来这弯角还得这么打,真是长见识了!” 他喃喃自语,眼神里充满了敬佩,像一个虔诚的学徒在仰望自己的师傅。
一炷香的时间在不知不觉中过去,像流水一样悄无声息。炉膛里的火焰依旧旺盛,跳跃着,闪烁着,映照着李杰专注的脸庞,他的额头上布满了汗珠,像撒了一层细密的珍珠。当最后一锤落下时,“当” 的一声,清脆而有力,曲辕的弯角已经初具雏形,线条流畅,弧度优美,像一件精美的艺术品,静静地躺在铁砧上,散发着诱人的光泽。
李杰放下大锤,大锤 “哐当” 一声落在地上,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胸口剧烈起伏着,手臂传来一阵酸痛,像被抽走了所有的力气,但心里却充满了成就感,像完成了一件伟大的使命。他拿起旁边的弧度尺,那是用坚硬的枣木制作的,上面的刻度清晰可见,他小心翼翼地放在弯角处测量,动作轻柔得像在抚摸一件稀世珍宝。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弧度尺上,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连呼吸声都能听得一清二楚。赵铁匠紧张地攥紧了拳头,手心都冒出了汗,湿漉漉的;年轻的工匠们则瞪大了眼睛,瞳孔里映着弧度尺的影子,期待着结果,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正好 135 度!” 李杰的声音打破了寂静,带着难以掩饰的喜悦和兴奋,像一股清泉注入了每个人的心田。弧度尺上的刻线清晰地显示,弯角的角度不多不少,正好是 135 度,像用圆规量过一样精准,分毫不差。
“太好了!”“太厉害了!” 工匠们顿时欢呼起来,脸上露出了兴奋的笑容,像打赢了一场胜仗,之前的紧张和忐忑一扫而空。他们相互击掌,议论纷纷,声音里充满了激动和自豪。赵铁匠更是激动得胡子都翘了起来,他快步走上前,仔细端详着那个弯角,用粗糙的手指轻轻抚摸着上面均匀的锤痕,感慨道:“大人,您这手艺真是神了!我活了这么大岁数,打造过的弯角没有一百也有八十,还是第一次见到打得这么标准的弯角,真是开了眼界了!这要是说出去,保管没人相信,可我亲眼看见了,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李杰笑了笑,用袖子擦了擦脸上的汗,袖子立刻被浸湿了一大片:“这没什么,只要掌握了方法,你们也能做到。关键是要用心,要精准,不能有丝毫马虎,每一个锤痕都要恰到好处,每一次用力都要均匀适中。” 他知道,这个弯角的成功锻造,不仅为贞观犁的制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让工匠们的信心更加坚定了,让他们看到了打造出完美贞观犁的希望。
他抬头看了看天色,太阳已经升起很高了,金色的阳光透过窗户洒进工坊,给一切都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芒,连空气中的尘埃都看得一清二楚,像无数金色的小精灵在飞舞。“好了,大家休息一下,吃点东西,补充补充体力,下午我们继续锻造犁壁,争取早日把这贞观犁组装起来。”
工匠们纷纷应着,脸上洋溢着轻松的笑容,像卸下了千斤重担。他们三三两两地走到一旁,拿出带来的干粮和水,一边吃一边兴奋地讨论着刚才的锻打过程,不时发出阵阵赞叹声。他们知道,有李杰这样的领头人,有如此精湛的技术和严谨的态度,打造出完美的贞观犁已经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近在眼前的现实。
工坊里的熔炉依旧在燃烧,像一颗永不熄灭的火种,照亮了大家前进的道路。而那个精准的 135 度弯角,就像一个成功的标志,在晨光中闪耀着光芒,预示着贞观犁的辉煌未来,也预示着大唐农业即将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