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启奏陛下:禁苑所植胡椒,历经月余精心培育,现已三尺有余,藤蔓缠绕竹架,木质化已达三分之二。花苞初绽,计三十有二,大者如绿豆,小者似米粒,皆饱满有光,不日即可绽放。距三月之约尚有一月,臣敢以项上人头担保,届时定有果实可赏。恳请陛下携百官亲临视察,一来见证大唐本土胡椒之始,二来以正视听,破坊间妖妄之言……”
写完后,他反复读了三遍,又用朱砂笔在 “以正视听” 四个字上圈了圈,这才满意地吹干墨迹,卷起用蜡封好。“老王,你骑快马去,” 他把奏折递给最稳重的狱卒老王,“从玄武门进,直接找王内侍,千万别经其他衙门的手。”
老王接过奏折,郑重地揣进怀里,外面还裹了层油纸防水:“大人放心,俺这就去,天黑前定能回来。” 他翻身上马,马蹄声在寂静的禁苑里格外响亮,渐渐消失在远处的林荫道上。
李杰望着他的背影,心里五味杂陈。这封奏折递上去,必然会引起轩然大波,萧瑀等保守派定会借机发难,东宫也绝不会坐视不理。但他别无选择,必须借陛下和百官的见证,彻底巩固胡椒种植的合法性。
太极殿的御书房内,李世民正对着《西域贡物册》沉思。册页上 “胡椒千斤,价值绢帛百匹” 的记载刺眼夺目,他指尖在上面重重一点,眉头紧锁 —— 每年为了购买胡椒,大唐要耗费大量绢帛,而西域诸国却屡屡抬价,这已成了他的一块心病。
“陛下,禁苑李杰有奏折呈上。” 内侍轻手轻脚地走进来,将奏折放在案上。
李世民拿起奏折,看到蜡封上的标记,眼睛一亮 —— 这是他特意给李杰的暗号,表明奏折无需经过通政司。拆开蜡封,李杰的字迹映入眼帘,当读到 “花苞初绽,不日即可绽放” 时,他嘴角的弧度渐渐扬起。
“这个李杰,果然没让朕失望。” 李世民把奏折放在案上,目光扫过旁边堆积的弹劾奏折 —— 都是萧瑀等人递上来的,说李杰 “妖术惑众,劳民伤财”。
“陛下,需不需要先派内侍去看看实情?” 旁边的总管太监小心地问,他跟着李世民多年,知道陛下对这事的重视。
“不必。” 李世民站起身,走到窗前,远处的禁苑在阳光下一片翠绿,“朕相信他的本事,更相信朕的眼光。” 他想起李杰在朝堂上立军令状时的坚定眼神,那不是空有匹夫之勇,而是胸有成竹的自信,“传尉迟恭。”
尉迟恭接到命令时,正在校场指导新兵刺杀。他一身玄甲,汗水顺着脸颊滑落,听到传唤,立刻解下头盔跟着内侍前往御书房。“陛下,末将在。”
“把这个送去禁苑,” 李世民将批复递给尉迟恭,上面只有一个鲜红的 “准” 字,笔力遒劲,“告诉李杰,朕等着他的胡椒宴,要是味道不好,朕可要治他的罪。”
尉迟恭接过批复,心里松了口气,他抱拳躬身:“末将领命!” 转身离开时,他特意看了眼东宫的方向,那里的侍卫比平时多了不少,显然是在防备什么。
快马加鞭穿过长安街道,尉迟恭的玄甲在阳光下闪着冷光,引得路人纷纷侧目。路过西市时,他看到几个商贩正在议论禁苑的胡椒,说 “要是真种成了,西域胡椒就不值钱了”,嘴角不禁勾起一抹笑意 —— 李杰这步棋,走得确实妙。
禁苑的试验田里,李杰正指挥狱卒给胡椒施钾肥。钾肥是用草木灰混合腐熟的牛羊骨粉制成的,黑乎乎的颗粒散发着独特的气味。“沿着根部三寸的地方撒,别太近,” 他示范着用木勺舀起钾肥,均匀地撒在土里,“这玩意儿劲儿大,离根近了会烧根,离远了又吸收不到。”
“大人,这骨头粉是咋弄的? 闻着有点腥。” 小王捏着鼻子问,手里的活却没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