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杨用了一天半的时间,把自己心中的想法是改了写、写了改,好不容易才形成了一个初稿。他看了初稿几遍,觉得自己实在不知道怎么继续完善这个方案了,于是就让丁博文通知主持市政府工作的常务副市长柳长青、组织部长潘鹏,宣传部长苗妮、市委秘书长张吉光和纪委副书记李小军等人半小时后到自己办公室旁边小会议室碰一下头。
等丁博文出去通知后,李杨站起来拿着初稿就直接去了对面秘书二科,让里面的工作人员照着初稿复印了几份。复印好后,李杨便直接去了小会议室,然后等待大家的到来。
第一个来的是市委秘书长张吉光,他接到电话时特意问丁博文碰头会是个什么议题,可丁博文却说李书记没有说什么,只让自己通知人就行了。所以张吉光便提前过来先去了李杨办公室准备问需不需要准备什么,没想到李杨不在办公室,于是就直接来会议室了,一进门就发现李杨已经坐在里面了。
张吉光先跟李杨打了声招呼,然后问李杨今天议题是什么时,李杨笑着说没什么事,只是自己去了一趟信访局后有感而发的一点想法想跟大家商量一下,看能不能以后在东阳推广一下。
就在两人聊天中时,其他人也不分先后的来到了会议室。等人到齐后,李杨让丁博文留下来做记录,他看了一眼会议室的众人,开玩笑道:“今天我们这也是一个小型常委会了。”的确,十一名常委除了正在省委党校学习的黎春华外,在家的常委大半都在这里了,其中李杨更是一人兼了三个常委的职务。
说笑间,李杨将复印好的初稿给在座的人都发了一份,在大家看初稿时,他也在一边作了解释为什么要推动这项工作。
李杨没有说这是自己一直以来有的想法,而是说自己当时准备在北阳工作时就准备推动这项工作的,这份初稿当时在北阳就有点轮廓了,只是没想到自己会这么快就调离了北阳。
特别是前天去了信访局后,他觉得在东阳也可以先试一下,所以在形成初稿后就把大家喊来一起商量商量,看怎么完善这份初稿,更好的适应东阳。
李杨这份初稿主要以“听民声、解民忧、重民生”为核心定位,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搭建起政府与企业、群众的“党群连心桥”,采用“政府+媒体”模式,进一步扩大社会参与和监督范围,更是利用网络这个新型平台来构建“群众发帖-平台转办-部门回复-满意度评价”的闭环问政流程,群众可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反映问题,平台将帖文转交相关部门督办,处理结果公开并接受群众评价,确保诉求“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同时,还从平台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电视直播问政等特色栏目,同时借鉴《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栏目的一些方式方法,开展明察暗访,也可以邀请当事双方和一些社会人士上电视,更好的来提供舆情分析与政策解读,助力群众更好参与社会治理。
说实话,在座众人看完这份初稿后,都沉默不语。这方案要是在东阳推广开来,肯定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肯定会让不少领导干部如坐针毡,这也间接的站在了这部分人对立面,肯定会不利于今后的工作开展和团结。但是另一方面一但成功而引起了上面的注意,那么带来的名利绝对是不敢想象的。
李杨见大家看完初稿后都默不出声,先笑道:“大家不要有什么顾虑,都可以畅所欲言。毕竟这只是一个初稿,要想形成决议然后进行推广,可不是我们现在可以拍板的,我估计明年上半年能开展就很不错了。”
听到这话,大家都心知肚明,明年很有可能李杨就会进一步了,到时再来推动这项工作不是更名正言顺嘛。一想到面前这人30多岁就可以成为一个大市的掌控者,这意味着什么,大家还不清楚吗。
想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