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纯正的道家思想相违背,所以有人说,用儒家的社会性思维去探讨早古道家显然是错误的。
阴盛水溢,百六一匝,阳偏火起,阳九一周,大百六大阳九是为九六,此为大水大火,大水大火必应小水小火、大小甲申。甲申一期鬼对人也,年地既异,推移不同,是以百六阳九常历大数。
以甲申年为基准,每隔六十年算一个轮回,《太平经》讲到,每到甲申年就有大小不同的灾变,想要提前预知便需要推算。但是不能拿起算盘直接计算,因为历法要计算润,天象异常也有可能导致人世出现变动,想得到准确答案得根据实际情况推演。
数学推演需要一个固定的常数,天道给出了这个常数,就是所谓阴阳历数,如何推算过于复杂,我知道你现在看的脑瓜子嗡嗡的,所以直接给答案:
阳九一周阴匝一百零六,结合乾九坤六得出一个数字九十六。这是个“一定之数”,代表重复的规律,表示一定的次序。
有了常数还得带入公式,公式不是发明出来就能用的,应用需要具备合理性。
合理的公式要满足几个要求,其一是要有具体的度量衡;二要有可操作的具体定义,比如变量,属于或是对象;三要满足简约原则,即当众多变量出现时,能够以最简约的方式得到答案。最后要具备边界条件,杜绝模棱两可的语言,在一定范围内做到定义清晰,并且能够明确指定所预测的应用范围。
古人的公式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就是天象:
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象见于上,形成于下,天地设位北辰合元,垂耀运机度张百精,二十八宿各布,三阶二十七大夫,九列八十一元士,斗衡、太微、摄提凡百二十官,星象之备合计二百五十有六。
漫天星斗都有他的运行规律,这些规律可以看作常量。苍穹偶尔会出现异常,比如孛星,流星或是超新星爆发,每一次异常都不是偶然,都与星象存在内在关联。通过这些异常结合原本的星象可以得到足够的变量,得到足够的变量之后再辅以各家的学术要求,一套合适的应用公式便信手拈来。
有了常数和公式还不够,古人用天干地支做为计算的参照。天干地支既是纪元法,普通人拿来当做日历用于指导生产生活;也类似数学中的对数表,推演天机时用来套用复杂的公式进行运算。
按照运势推演,三古圣人说的甲子是公元220年前后,而公元184年是甲申水火之年,注定发生灾难但不会改朝换代。世间万物存在定数也一定存在变数,黄天顶替苍天的时间发生两汉二十四位皇帝之后,改朝换代不意味着苍天马上会消亡,转换不是瞬间完成而是有一个过程,过程中天道会给苍天两代人的机会翻身。
刘琰没在乎对方大逆不道,因为这类话说的人太多了,包括自己在许昌时就和赵温一起推演过国运,不光是220年会改朝换代,六十年之后还会再来一次,之所以不能准确预计时间是因为不知道中途会有几次甲申水火干扰。
对于这一次天命更替,刘琰和赵温之间的答案并不相同,两人的测算时间差距五年。刘琰预测是260年前后,而赵温笃定还要加上五年时间,每次问为什么要多算五年赵温总是笑而不答。现在淳于斟只讲220年这一次,刘琰也不打算和他深入探讨之后的事情。
解释这么多无非就是讲张角不懂,把时间算错了导致黄巾起义失败。既然张角不是黄天的天命之子,那么别人就有机会了,当涂高指的高大巍峨的阙门,正好迎合威硕二字,晋字有向前和上升的含义。那么有没有一种可能,刘琰此行上应天命变身成黄龙大帝,成为真正的天命之子。
只从刘琰了解的《京氏易》内容来讲,淳于斟推倒的方法很严谨,以此为依据似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