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懂骑兵作战的没有几个人,他们还抱着步骑混编的观念推断纯骑兵的作战方式,匈奴骑兵对后勤的要求极低不怕后路被截断,纯骑兵从上郡到长安一个月往返好几个来回,以南匈奴的实力不用全取雍凉,随便拉拢几个军阀先控制关中再说。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的道理反复讲过多少遍,刘靖油盐不进说什么都不愿意搭理内地战争,最近还一门心思投身到南匈奴政务上去,两人更是聚少离多。这事也怪刘琰自己,自从南匈奴掌控关市刘靖的直属收入突然暴涨,这时候匈奴人才知道关市收入如此巨大,没有一个不骂鸿胪寺心黑的。
过去没有钱粮有想法也无法实现,现在有了钱粮能干的事就太多了,贸易量一个月内翻了四倍关市急需扩建。九原和临戎面对草原还好一些,高奴是南北商贸的中转站,狭小的关市无法接待所有商队,很多商人排到两个月之后才能交易;西河的情况更严峻,那里原本面对的是河东市场,现在加上一个莫家,羊毛制品没有足够的仓库收纳,一旦引起火灾后果不堪设想。刘去俾虽然不管事可不耽误拿收入的大头,他几次催促赶紧扩建关市,急得上火满嘴起燎泡。
造成目前的窘境不止市场规模小这一条,朔方没有什么像样的道路,无法走大车只能靠骆驼骡马运输,过去贸易量没有这么巨大,明知道人吃马嚼输送量低还浪费钱粮,也没有需求去花钱整备道路。现在不一样了,修缮直道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车辆便能直接抵达关市,运输量上去货物更快的变现还能极大缓解库存压力,有车不用就显得很愚蠢。
扩建关市迫在眉睫,修缮道路同样刻不容缓,匈奴人不是不想做,之所以拖延不做因为没有现钱,有人算过,单靠南匈奴关市的收入需要再等十年才能积攒下足够的钱粮。
刘靖整天愁眉不展看的刘琰心疼,对于大汉的官员来说根本不算个事,关中人出于立场和身份不能明说,刘琰可没什么忌讳。借着吃饭的时候出主了一个好意,用关市未来的收入作为抵押向匈奴贵族借债。
事情有轻重缓急,工作要先易后难,关市急需的仓库容易建起,原本直道很结实不能通行的地段没有多少,略微修缮就能勉强通行。这两样见效快花费不多,缓解眼前的困难之后再进行新路的修建。
不用怕还不上,除了外部战争没有什么事情能干扰贸易,如果真发生了外部战争更好,转嫁矛盾对外开战兴许能得到更多。刘靖起身不管不顾跑出去,连续半个多月不沾家,刘琰后悔极了恨不得抽自己几个嘴巴子,现在可好,刘靖有事情做他更不会去关中了。
不怪刘靖不回家,单修复直道一件事他就忙不过来,事情太多太杂,匈奴人没有经验想自己干也不会。也不能眼瞅着有钱不赚,干脆从关中豪族中招募大量官员,汉人官员有经验有技术,几次探讨下来匈奴人决心干一票大的。
不但要修复固有道路还打算继续扩展,经过安定郡延伸到北地郡,最终目标是将武威和九原连接起来,围绕黄河几字形的大弯绕出一个圈,初步计算工程的时间跨度至少十年,这还不算主干线附带的各条支路。
天文数字的花费主要支出在人力上,对此关中人愿意全部负担可匈奴人却不愿意,修路不仅能给百姓找一条稳定的收入来源,随着道路逐步贯通,现场施工一方稍用手段便能吸引沿路的羌人归附,多了纳税的百姓是一方面,对于缓解民族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也不能用钱粮来衡量。
经过一番扯皮关中人争取到七成人力开支,付出的代价则是全面接管南匈奴的政务,不光是五郡县城要管,草原的方方面面都要交给汉人,当然俸禄还得关中人自己出。匈奴人的算盘打的很精明,干大事政出一门才有效率,不怕关中人插手政务,过去也是请师爷打理还得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