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种燎原”计划在林小一“想象力优先”的指导思想下,艰难却顽强地推进着。各个项目组摒弃了追求“高大全”的初期目标,转而寻求“小快灵”的技术突破点,倒也真的在一些方向上看到了微弱的曙光。
然而,主营业务的压力却与日俱增。外部制裁的效应开始传导至市场端。一些海外客户,尤其是欧美市场的客户,出于对供应链稳定性和潜在政治风险的担忧,开始削减订单或转向竞争对手。虽然国内市场在政策和“国产替代”浪潮的支撑下保持了增长,但海外收入的锐减,依然对公司的现金流造成了持续的冲击。
屋漏偏逢连夜雨。之前布局的、用于支撑“火种”计划资金需求的部分财务投资,也因国际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出现了不小的账面亏损。
一时间,“奇点科技”陷入了双线作战的窘境:前方,“火种”计划如同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需要持续不断的巨额投入;后方,主营业务这个“现金奶牛”却在被不断挤占和削弱。
董事会上的气氛再次变得微妙起来。几位代表财务投资者的董事,态度变得强硬。
“林总,我们理解并支持公司的长远战略。”一位资深董事推了推眼镜,语气严肃,“但是,企业的生存是第一位的。目前‘火种’计划的投入已经严重影响了公司的财务健康度,主营业务的增长也在放缓。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我们很可能无法完成对股东的责任。是否可以考虑,适当收缩‘火种’计划的战线,或者引入外部战略投资者,分担风险和资金压力?”
他的提议,得到了另外几位董事的附和。引入战略投资者,意味着稀释股权,也可能带来新的管控和战略分歧。而收缩战线,则可能错失战略机遇,甚至导致前期投入打水漂。
顾言和苏晚晴都看向了林小一,等待他的决断。他们都清楚,这是一个两难的抉择。
林小一沉默了片刻,目光扫过会议室里每一张表情各异的脸。他理解投资者的担忧,生存永远是第一位的。但他更清楚,“火种燎原”计划一旦放缓或分散股权,其颠覆性的潜力就可能被扼杀在摇篮里。
他缓缓开口,声音沉稳:“各位的担忧,我很理解。公司的财务安全,确实是底线。”
他话锋一转,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我提议,不是收缩‘火种’计划,也不是引入战略投资者,而是……对主营业务进行战略性调整和收缩。”
“什么?”几位董事几乎以为自己听错了。在业务受到冲击的时候,不想着扩张反击,反而要收缩?
“是的,战略性收缩。”林小一肯定地重复道,他调出了一份准备好的分析报告,“我们仔细分析了目前受到冲击的海外市场。其中,超过60%的订单流失,集中在利润率较低、且技术壁垒不高的中低端产品线上。这些市场,恰恰也是竞争最激烈、受非商业因素影响最大的区域。”
他指着数据图表说道:“如果我们继续将宝贵的研发资源和市场精力投入这些领域,与对手进行价格战和消耗战,即使能保住部分份额,也会极大地拖累我们的盈利能力,并且无法形成有效的技术壁垒。”
“所以,”林小一的目光变得锐利,“我的建议是,主动放弃这部分低利润、高风险的海外市场,将相应的资源和产能,集中到两个方向:第一,深耕国内及‘一带一路’等友好国家市场,聚焦于我们具有绝对技术优势的高端产品和定制化解决方案。第二,将节省下来的资源,更加集中地投入到‘火种’计划中,加速核心技术的突破。”
他阐述着自己的逻辑:“这看似是‘退’,放弃了部分市场和短期收入。但实质上是‘进’——我们甩掉了包袱,保住了利润最丰厚的核心市场,并且将最精锐的力量和资源,集中到了决定未来命
